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13214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关于县域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县域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了某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叙述了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在理论层面上,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历史趋势与合作的优势,同时就校企合作的原则、机制的保障及合作环境的营造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调研报告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研结合,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课堂与车间融合,定点定岗实践;其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2、对人才内涵的需要。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中职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深入了解各职业学校在就业导向下推进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专业建设、基地建设等教学机制改革的有关现状,提升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笔者于今年上半年对全市7所职业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教育的专项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学校汇报、查合作资料、看合作现场、举行师生座谈与问卷等形式,就各校的校企合作教育及专业建设等方面展开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合作模式:体现多样化 校企合作是多
3、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它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上,更应渗透到教学与生产的方方面面。 (一)冠名班——校企合作领域“高级蓝领”的打造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与市内相关知名企业协商,开展“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订单的要求量身订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A学院组建了“江旭”班,D学校组建了“乐祺班”、“方正班”、“博尔班”等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冠名班”。这些班级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共同承担教学及实习实训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共同考核,考核合格后直接进企业就业。同时,这些企业每年为冠名班
4、提供一定的金额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及其他如设备添置等教育支出。此举促进了校企双方更加紧密地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同时加强了与企业、行业的交流合作。企业“冠名班”的成立,已成为毕业生直接就业的“绿色直通车道”,真正实现了校企的“零距离”对接。 (二)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领域的高层拓展5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整体联姻,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组织来统筹规划,才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工作。各校在实践过程中认为,最为有效的方式是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聘请与办学专业对口、合作密切的多家企业
5、的经理、主管、相关政府部门领导、技术专家组成,对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的指导。该组织有专门的章程,明确立意、规范、职责与义务等,规定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活动,让他们共同研讨学校的重要教学改革方案,评估教学某一环节,建立学校、企业、劳动部门的考证领导小组,评估学生综合技能,变过去的单一工种考核为现在的岗位技能考核,反馈对实习生的评价,向教师或学生作专题报告等。该组织的建立,对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机制的约束和保障。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下,各校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时候,将教学规范与企业需求通过三个“衔接”来保证,即:①培养规格与用人标准相衔接;②
6、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③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 (三)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领域的产学研尝试 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生产、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各校借助于宜兴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服务理念指导下,开创性地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校企合作”,把实习工场搬进企业车间,进行教学实习与教研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A学院尝试“前店后厂”式的实践教学和小班化管理形式,以“1+1+1”的“江缆模式”为依托,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
7、成为该校又一个大型实习培训基地;B学校自办了陶艺实训工场,E学校自办幼儿园,F学校自办实体——宇通汽车维修公司,G学校自办天健宾馆。以上职业学校用自己的企业给学生提供直接的实践场所,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双赢;D学校与新雪竹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设立了“雪竹工作室”,主动参与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活动,2004年该校服装专业教研组、计算机专业教研组与无锡市文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服装工艺CAD教学应用系统”。这一软件试用下来,具有针对性强、适用性广、技术优势明显等特点,已被该校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和服装企业员工培训。各校逐步引入“教学工厂”的管
8、理模式,为学生与实际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