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

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

ID:17711872

大小:18.4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5

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_第1页
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_第2页
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_第3页
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_第4页
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  中国画是一种精神劳动,它要求画家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它通过表现不同于西方透视的空间意识和奇妙的精神氛围以及对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运用来表达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源于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主张适应自然、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基于此,我们要用心感悟自然,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在创作绘画时,必须将内心杂念彻底涤除,心境升华到对世俗繁杂之事一尘不染的空灵境界,才能创作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妙品佳作。这种感悟方式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体现了物我互融的大

2、思想,使物我感应达到物我为一的境界,最终将超越存在的精神力量得以体现。《庄子·人间世》云:“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乘物以游心”,就是要求我们在作画时,心要平,气要和,神要静,虑要远,心随物游中,万物是如此之玄妙。将自我融于万物,通过心灵遨游,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摆脱各种世俗观念的羁绊,神游物外,得庄子之逍遥、老子之无为,才知绘画之本源,然后回归本体,复入有我之境,达到下笔如有神,乎随心远,笔随意至,乃至于意犹未尽的境界。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  中国画是一种精神劳动,它要求画家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它通过表现不同于西方透

3、视的空间意识和奇妙的精神氛围以及对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运用来表达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源于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主张适应自然、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基于此,我们要用心感悟自然,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在创作绘画时,必须将内心杂念彻底涤除,心境升华到对世俗繁杂之事一尘不染的空灵境界,才能创作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妙品佳作。这种感悟方式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体现了物我互融的大思想,使物我感应达到物我为一的境界,最终将超越存在的精神力量得以体现。《庄子·人间世》云:“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

4、至矣。”“乘物以游心”,就是要求我们在作画时,心要平,气要和,神要静,虑要远,心随物游中,万物是如此之玄妙。将自我融于万物,通过心灵遨游,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摆脱各种世俗观念的羁绊,神游物外,得庄子之逍遥、老子之无为,才知绘画之本源,然后回归本体,复入有我之境,达到下笔如有神,乎随心远,笔随意至,乃至于意犹未尽的境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眷恋山水,领略玄趣,追求道家的精神境界,这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指出山水画的作用是“澄怀观道”“澄怀味象”。“澄怀”就是要领略玄趣,荡涤污浊势利之心,遁于空静的山林,体会圣人之道。远离尘浊

5、世俗,“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静静地思索,深沉地入静,方能得道。有世俗名利之心的人,奔走于势利之途、名利之场,一心想发财,一心想做官,还能“不争”“处下”“无为”吗?还能像庄子一样拒绝礼聘吗?还有时间和心思去“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吗?众多文人雅士游山观水,歌诗以咏之,绘画以形之,通过歌咏描绘自然山水,寄托自己的情怀,寻求老庄的精神支柱,寄托高逸清雅的情操。受到老庄之道影响的画家,不愿出世为官,而是遁入山林,与自然为伴,求得自我的解放。他们的审美意趣是老庄的审美意趣,是朴素、自然、清淡的,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就是深受这种审美意趣的影响。庄子曰:“淡然无极而众美从

6、之”“刻意尚行,离世异俗”,这是高人、逸士刻苦自励的修身之道。画家何尝不是如此,自魏晋以来,历代有成就的画家,哪一位不是自甘寂寞、雕励心志、淡泊名利?正因为他们安心于寂寞,安心于恬淡,“无功名而治”,不混杂于世俗,“不刻而高”,所以才有一个清澈而平静的创作心境。于是,他们笔下的作品是联盟佳作妙品。从六朝的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到“元四家”的倪瓒、王蒙、黄公望、吴镇,他们殊途同归的经历和成功都验证了“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天地之道”和“圣人之德”。  道家主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致虚极,守静笃”。静是画的另一种境界。画唯其静,方能产生一种文气和秀逸,

7、静极生动,静中有动,静动谐宜。老子主张以静悟道,达到神会的地步。在绘画中,画家要本着一颗虚静澄明的心与画以神相会。这样,画家的境界与道融为一体,与万物融为一体,与道同体,自然而然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庄子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认为,人只有达到心境澄明的境界,才可以从内心世界中体悟道。庄子的唯道集虚是绘画创作的佳境。在绘画过程中,必须先散其怀抱,进入一种虚静状态,来到空明的境界,在那种无半点尘俗的无我之境中散步,凝神静思,心游万物才能含英咀华,才能画出无一丝烟火之气的绝妙作品。绘画进入一种静虚的境界是十分必要的。“向纸三日”,不是画不出来,也不是不

8、会画,或不知画什么,而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