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例结肠黑变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87例结肠黑变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ID:17710027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4

87例结肠黑变病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1页
87例结肠黑变病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2页
87例结肠黑变病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3页
87例结肠黑变病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4页
87例结肠黑变病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87例结肠黑变病的相关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87例结肠黑变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以及与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对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87例结肠黑变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中67例便秘,59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结直肠息肉22例,伴发肠道肿瘤4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长期便秘、滥用蒽醌类泻剂有关,可能与结肠息肉、结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结肠镜;便秘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

2、种少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疾病[1]。近年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对3702例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活检证实的结肠黑变病87例,检出率2.35%,其中男36例,女51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52.50±10.32)岁,60岁以下35例,60岁以上52例(59.77%)。  1.2MC内镜下诊断内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呈棕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性改变,呈现出颗粒状、网格状或豹皮、蛇皮样改变,并观察

3、病变主要分布肠段及合并息肉肿瘤情况。  1.3MC分度Ⅰ度呈浅黑褐色,类似豹皮,黏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累及直肠或盲肠,或在结肠的某一肠黏膜上,受累结肠黏膜与无色素沉着的肠黏膜分界线多不清楚;Ⅱ度呈暗黑褐色,间有线条状的乳白色黏膜,多见于左半结肠或某一段结肠黏膜上,黏膜血管多不易看到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较清楚;Ⅲ度呈深褐色,在深褐色黏膜间有细小乳白色线条状或斑点状黏膜血管纹理看不见,多见于全结肠型。  1.4MC病理诊断病理组织学表现为黑变部位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大致正常,黏膜下层增厚水肿,固有层

4、有数目不等的含色素颗粒的单核吞噬细胞,轻者散在分布,染色较淡,重者聚集成片,染色较深,黑色素染色阳性。  1.5统计学方法使用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表现及服用泻药情况87例患者中,便秘67例,便秘与腹泻交替7例,便血10例,肠梗阻2例,腹泻1例。其中59例(67.82%)均有服用大黄苏打片、番泻叶、芦荟胶囊、果导片、麻仁润肠丸、减肥茶等泻药,用药时间为4个月~5年。8例无服用蒽醌类泻药史。另有11例年轻女

5、性服用过减肥类产品。  2.2MC患者分度及其分度与服药时间的关系比较:87例患者中Ⅰ度15例(17.24%)累及升结肠和回盲部,Ⅱ度29例(33.33%)累及左半结肠和直肠,Ⅲ度43例(49.43%)累及全结肠。  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的59例患者中Ⅲ度40例MC服泻药时间(34.11±16.06)月,分别与Ⅰ度7例(7.17±3.01)月、Ⅱ度12例(14.63±10.78)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病理组织学情况87例患者均做活检,伴发息肉22例,其中炎性增生性息肉5例,腺

6、瘤性息肉17例;伴发结直肠癌4例均为腺癌。其中1例是有便秘史2年,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行肠镜及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同时合并结肠多发性息肉。  3讨论  3.1MC的检出率国内报道本病的检出率为0.06%~5.90%[2],本组检出率为2.35%.导致该病发病率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为:对MC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受检者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受检者年龄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蛋白质摄入增加,纤维素摄入减少,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得便秘

7、患者增多,服用蒽醌类导泻剂增多;因此本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3.2病因及发病机制1928年Bartle提出了MC与蒽醌类泻药(73%)的关系,蒽醌类泻药的致病作用在国际上已基本达成共识[3]。这类药物导致MC的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诱导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使结肠表面细胞受损,产生的凋亡细胞小体和细胞碎片被增多的固有膜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的残余物移行至黏膜的固有层,形成脂褐素或其他色素,随着剂量的增加,巨噬细胞不断聚集,最终形成典型的MC[4]。荟萃研究发现,l000例MC患者中95%承认使用过蒽醌

8、类药物,而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的患者中73.4%发生MC[5]。本组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的59例患者中Ⅲ度MC服泻药时间明显长于Ⅰ、Ⅱ度MC服药时间,而Ⅰ度、Ⅱ度MC患者服泻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重度MC患者虽服药时间不长,但连续服药、且服用剂量大,而部分轻度MC患者即使服用时间较长,但服药剂量偏小、间断服用,提示MC的发生与连续大剂量服用泻药相关。本组便秘患者67例,便秘与腹泻交替7例,有便秘表现者约占85.06%,有8例便秘者(9.20%)并无服用蒽醌类等泻药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