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

ID:17693605

大小:94.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04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_第1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_第2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_第3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_第4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介绍与分析···作者:《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副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高德胜来源:时间:2009-10-1217:26:26阅读次【大 中 小】·编写目的一、为适龄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对话的文本,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品德教育的方向。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开设德育课程,但是我们认为并未找到真正的方向,或者说德育课程的存在的合法性并未得到解决。现在我们找到了,所以力求编出一个促进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可资对话的文本。这是一个较大的变动,我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把教材当做圣经或经典,而是认为它是一

2、个与儿童对话的文本,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二、编出有创新意义和中国特色的综合教材,为新世纪我国德育课程的创新做出初步探索德育课程的开发在世界上是一个难题,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套教材被公认为德育经典。我们力求做到编出有中国特色的教材。美国由于杜威“经典困局”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

3、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观点的提出,不开设德育课程。西方其他国家与美国一样基本上不开德育课程,但有社会课程。社会课程教材在美国也是各州编写,没有国家统一教材。在世界范围内,德育课程都是有争议的。比如日本,虽然有,但编写一般;台湾省的德育教材很难,不一定适合于儿童。

4、跨入新的世纪,我们希望能编出一本有中国特色的教材,教材也需要创新,我们想做出一个初步的探索。教材有无创新的关键是其指导思想。不站在很高的理论高度,教材就不会有很大的进步。这次的指导思想很新,有很高的理论高度。编写指导思想一、以“生活德育论”为理论基础我们明确提出了“生活德育论”的指导思想。首先,我们认为很多学校目前进行的德育实际上是知识德育。道德知识和社会规范的学习,与人的行为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能直接转化为人的行为,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知识本身和人的品德、行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其次,目前很多学校的德育采取了技术化管理模式,将德育视为生

5、产或军事管理,将学生模式化,使他们失去个性,是非人性的,缺乏对人的起码尊重,有很强的副作用。再者,目前的教育有缺道德化倾向。有些内容对孩子毫无意义,却仍要教,甚至允许教育以非道德的形式进行。西方的知性德育即思维德育着重培养人的道德逻辑思维能力。道德成为一种推理计算,是一种分析虚拟的极端情景的能力,而这种情景在实际生活中极少遇到。我们经过反思后得到“生活德育”的理念。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道德是生活的构成性(constitutive)因素。道德在生活中具有非专门性和弥散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能专门、单独的来进行培养,与生活相比,道德是第二性的。生活

6、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将道德学习的基本机制归结为:①每个人都有本能与善端,有从善的可能性。②生活中充满各种暗示,包括道德暗示。③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

7、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自主选择与建构。人的德性是在其自身本能与倾向的基础上的,是在接受暗示与自主选择的张力作用之中形成的。通过有意义的生活来学习道德是最佳途径,专门学习道德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让孩子通过有意义的生活来学习道德,那么效果将非常显著。学校生活的德性决定了儿童本身的德性。人的德性的成长与生活的品性有关,特别是未成年人,他生活的品性直接决定了他的道德成长。如果仅在课

8、堂上讲道德,学校生活却不道德,想培养出有道德的人是很难的。对儿童品德成长来说更重要的是学校生活的质量,如果学校整体生活品性高,那么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