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

浅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

ID:17681914

大小:15.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4

浅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_第1页
浅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_第2页
浅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_第3页
浅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_第4页
浅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中对意大利学派的诸多哲学思想论述的很简要,但是对于那些设置“理念”作为原因的人——柏拉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运用大量的篇幅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一卷第六章中曾简要的论述了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接受了苏格拉底的教导,寻求事物的普遍性并把思想专注在定义上。但是柏拉图并没有把这种寻求一般定义应用于可感觉的事物,因为永远变动的感性事物不能有一般定义,而是应用于另外一类实在,他称之

2、为“理念”。所有可感觉的事物都是根据这些理念来命名的,并且都依赖于与这些“理念”的关系。因为多数的事物都是由于“分有”和他们同名的“理念”才存在的。依照理念论,世界上所有美的事物,美的人、美的花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他们都分有了“美的理念”,世界上最普遍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就是真实存在的“理念”,他们独立于事物和人们的认识之外,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与之相对立的就是那些具体的、相对的、不断变化的可感知的具体事物临摹和反映理念的现象世界。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九章和第十三、十

3、四卷中详细的论证了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首先要指出的是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中将个别与一般相分离,即理念是可以独立于个别事物之外存在的一般实体的观点的批判。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些普遍性的本质即“理念”本身就是在我们的思想中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某一种品质特性,只有在思想中才能被抽象出来,在现实世界是不能离开客观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在客观世界中只有个体是独立存在的,例如苏格拉底这个人和柏拉图这个人,他们是独立存在的,谁也不能在另外一个之中。他们共有人的一般特性而被抽象出来一个“人的理念”,这个人的理念

4、离不开具体的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的某一特性而存在,决不能分离开苏格拉底或者柏拉图两个具体的人之外独立存在,否则根本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和意义。而柏拉图却将这些抽象出来的某些特性当作分离开个别事物的一般定义,将一般的东西赋予了具体事物特有的“分离”的特性。而且不同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一般性也是彼此不同,那么普遍性也就不仅与具体事物相“分离”,而且彼此之间也是相“分离”的。个别与普遍便被混淆在一起了,同时具有两种特性的事实使得“理念”自身矛盾而不能成立。  如果“理念”是在个别事物以外存在的,并且具有永

5、恒的、运动不变的特性,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因”来看它就不能具备推联盟动事物运动变化的能力,便不存在产生和毁灭。柏拉图在“理念论”中试图找到一些外力来促使事物的运动变化,例如,让备受推崇的“哲学王”按照“理想国”的理念来铸就一个理想的城邦;让具备建筑工艺的建筑师按照房屋的“理念”建造房屋。如此,“理念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改变便离不开“第三者”的帮助。除此之外,“理念”和具体事物的“分离”也中断了我们通过“理念”去认识具体事物的途径。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事物的本质,是理性认识的对象,事

6、物因为临摹“理念”而成为能被感性认识到的“影子”,感性认识只是表面的认识,只有理想认识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理念”与事物是相分离的两个独立的个体,那么这条认识途径便被切断。所以,“理念”不能帮助我们去认识具体事物。亚里士多德在第七卷第十五章中进一步论证具备有可分离的特性的“理念”实际上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既然“理念”是个体,那么它就只能是感觉所认识到的东西而不能被理性所认识到,也就更加不能通过它去认识具体事物普遍的本质。所有,由于“理念”和具体事物的分离,导致了从根本上否定“理念”的存在和具体事

7、物的存在。  再次,按照柏拉图的“理念论”可知事物背后都有一个与之同名的“理念”,那么抽象的事物背后也应该有一个相应的”理念“存在。在我们看来不应该有理念的东西也可以有它们的理念了。亚里士多德列举出一些例子来驳斥“理念”的这种普遍性。其一,有理念而没有具体事物与之对应的对象。“否定”、“关系”等都是这类对象。事物之间有大于、小于、等关系,是否也有“大于的理念”、“小于的理念”呢?其二,有具体事物而无理念与之对应的对象。如存在着很多恶的事物和丑的事物以及能生灭的事物,那么就得承认有“恶的理念”、“丑

8、的理念”和“能生灭的理念”。然而柏拉图的理念论中提出“善的理念”是最高的存在,所有“理念”都应该是善的,美的,根本不应该存在恶的、丑的理念,而且理念是永恒不变,永生不灭的存在,那么就更不可能存在有“生灭的理念”。其三,“理念论”中个别的人苏格拉底既具有“人的理念”,同时他又因为“黝黑”或者“肤白”而具有“白的理念”、“黑的理念”,苏格拉底这一个人就可以有许多的“理念”,这样就会遇到很多没有解决的困难。为了避免这一困难,亚里士多德将“作为存在的存在”进行了分类,分为十个“范畴”,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