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74469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4
《家国天下_求谏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解题:回忆《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是被讽喻“纳谏”。而“求谏”是唐太宗主动要求大臣们敢于向自己直谏。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重臣们,励精求治,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代盛世“贞观之治”,其治政要略一直为后人所赏鉴。贞观盛世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唐太宗的虚怀纳谏之风是密不可分的。五、学习第一段第一段中唐太宗的论述包含几层意思?他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节主要有两层意思:1、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态度诚恳;放下架子,宽厚体谅,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努力营造君臣相得的良好氛围。2、太宗对求谏的认识
2、:比喻类比方法:忠臣的谏诤如明镜,可指出君主的过失。假设论证:假如皇帝自以为是,臣子又不加以匡救,国必危败。严重后果:国家危败,臣子也不能独全其家。君臣关系,唇亡齿寒。举例论证:隋炀帝暴虐,臣子们不敢直言规谏,导致隋朝灭亡。希望公卿大臣们以前朝之事为鉴,替国家人民着想,极言规谏。求谏若渴。小结:太宗的理想模式---君主开怀纳谏和臣子忠直敢言的相互配合,使国家长治久安。六、学习第二段第二段中君臣的谈话时围绕什么内容进行的?两人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用了什么方法?要点:议论君臣关系。1.唐太宗发挥了他君臣互相配合的观点,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鱼
3、水”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唐太宗这个君主对于臣子重要性的认识。2.谏议大夫王珪一席话是承接唐太宗的话而来的。他首先用比喻类比论证的方式开始议论,用木头经过墨线斧锯加工就能变直,比喻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接下来用古圣先王的事例来阐发自己的观点,从君道转到臣道,过渡点在“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但王珪发言的重点不在圣主,而在“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的忠直精神。这番议论既颂扬了唐太宗,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为唐太宗所称赞,由此产生了一个积极的后果:下令从此让谏官“预闻政事”,凡有所陈奏,一定“虚己纳之”。七、学习第三段:第三段中唐太宗的话具
4、体包含几层意思?二层1、臣子规劝的必要性。2、纳谏的意义唐太宗先列举了帝王“任情喜怒”的现象:“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指出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导致“天下丧乱”。为避免这种情况,唐太宗认为大臣们应该“尽情极谏”。不仅如此,唐太宗还把纳谏的意义扩展到大臣身上,指出不仅我做皇帝的要接受劝谏,你们做大臣的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谏语”,不能因为“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接着又用一个反问做了进一步强调:“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这就使得求谏、纳谏的意义扩充了,泛化为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意思,这对于今天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事无疑都有借鉴意义。八、学
5、习第四段:第4段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唐太宗?处事谨慎,时刻不忘前代覆亡的教训,经常自我反省。不忘“代天巡狩”的“天子”之职,也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唯恐百姓积怨太深,爆发灾难。渴求正直之人来匡扶规谏,弥补过失,内外畅通,防患于未然。清醒的政治头脑。仁厚、虚心、宽容。引导大臣们不要畏惧害怕,要有勇气来进谏。即使所进谏言不合心意,也不会降以忤逆之罪,否则,臣僚们更不敢言,反而会堵塞言路。为了求谏,煞费苦心。小结:本节阐述自己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九、学习第五段:这段话说的也是纳谏的必要性,但论述的角度却有所不同:4唐太宗首先从人性的弱点出发阐
6、述纳谏的必要性。他说“自知者明,信为难矣”,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这却是很难做到的。由此,他得出结论:“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这是他从自身的实际体会中得出的经验,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他当然不可能有这种超前的认识,因为他不可能否定自己的存在,因此只能在现有的体制内寻找合理的措施消除这种弊端,纳谏是他的第一选择。接下来,他想起了魏征这位经常“随事谏诤”的忠臣,认为他的谏诤“多中朕失”,他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使自己的优缺点都显露无遗。唐太宗在不同的场合无数次提到过魏征,无疑这是唐太宗树立的一个纳谏的典范,一个群臣
7、学习的榜样。结尾唐太宗举起酒杯,赐酒给房玄龄等人以勉励他们。勉励什么呢?自然是期望他们能像魏征一样“随事谏诤”。十、学习第六段造漆器、雕镂俎,这都是无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小事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苦苦规谏呢?造漆器、雕镂俎影响了农业生产,所以群臣会苦谏。更重要的是此种行为从性质上来讲是“首创奢淫”,而这恰恰是“危亡之渐”,因为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久而久之,小的错误就会发展成大的错误。唐太宗为何对古代的谏者的“及其满盈,无所复谏”的行为有所不满?他对大臣提出了什么要求?“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就是说不管是刚有苗头,
8、还是快要终结了,都应该进谏,即使不能防微杜渐,也要做到亡羊补牢。十一、回顾课文内容,进行问题研讨,总结课文:1、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采用的论证方法有: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