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65505
大小:15.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4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消化道出血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严重而又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出血主要原因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或门静脉高压导致胃黏膜弥漫性出血、糜烂、溃疡所致呕血及便血,其病死率高。我们5年来收治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1临床资料我科自XX年1月—XX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男89例,女13例;年龄36~76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单纯呕血47例,便
2、血13例,呕血、便血兼有42例。34例合并失血性休克,经及时抢救和治疗,大部分患者转危为安,11例因周围循环衰竭死亡。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1出血时的病情观察(1)出血量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黑便。患者因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出血难以控制,大出血极易导致出血性休克。我们通过密切观察血压、脉搏、黑便和呕血的量来判断出血量,患者轻微的体位变化即出现心慌、头晕、冷汗、血压下降提示出血量大。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以下情况提示可能再出血:反复呕血次数增多,经输液和输血处理后血压无明
3、显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常规中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进行性下降。(2)生命体征及出血量的观察:密切观察神志、呼吸、血压、脉搏、面色、黑便或呕血的量与次数,在抢救过程中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心悸、冷汗甚至昏厥,可以判断出血量及再出血情况。.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1)协助患者半卧位,清洁鼻腔,嘱患者口服石蜡油20ml,将管经鼻腔慢慢插入,至咽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以通过三腔管。深度约60~65cm时,用30ml注射器抽吸胃减压管,吸出胃内容物,表示管端确已入胃。(2)用50ml注射器分别向胃囊管注
4、入气体150~200ml,缓慢向外牵拉三腔管遇有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向胃底贲门部,再向食囊管注气80~150ml,用管钳夹住三腔二囊管,再用300~500g重物牵引。(3)气囊压迫期间,须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心律的变化,加强护理,经常吸尽患者咽喉部的分泌物,以防吸入性肺炎发生。因食管气囊压力过高或胃气囊向外牵拉过大压迫心脏,可能出现频繁性早搏,此时应放出囊内气体,将管向胃内送入少许后再充气,胃气囊充气不足或牵引过大,会出现双囊向外滑脱,压迫咽喉,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应立即放气。(4)放置
5、三腔二囊管的时间不宜持续超3~5天,否则,可使食管和胃底黏膜因受压迫太久而发生溃烂、坏死。因此,每隔12h放气1次。(5)出血停止24h后可放去食管囊的气体放松牵引,继续观察24h,确无出血时再将胃气囊放气,嘱患者口服石蜡油20ml,再缓慢的拔出管子。.积极纠正休克消化道出血系空腔脏器出血,出血量大,此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时吸入气管,必要时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和尿量数据掌握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防止发生心衰、肺水肿或因高血容
6、量导致再次出血。.心理护理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配合临床治疗及疾病的康复起着积极作用。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多为突然发病,出血迅猛、出血量大,因此患者表现异常紧张、恐惧,部分患者还有绝望心理。护士应主动守护在患者身边,以表情、行为、语言影响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稳定他们的情绪,用娴熟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饮食护理合理调整饮食,患者出血时应严禁饮食,在出血停止24~48h后可给予少量温凉流质饮食,宜食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严格限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诱发肝性脑病,如出现
7、肝性脑病应禁食蛋白质,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食量,进食不能过饱,应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以免损伤食管胃底血管而再次出血。.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肝硬化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明显减退,易继发细菌感染。消化道出血后易造成感染或原发性感染加重难以控制。因感染后易导致上消化道再次出血,加重病情诱发肝功能衰竭。除药物治疗外,护理上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机会。及时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昏迷患者的尿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密切观察体温、咳嗽、咳痰、腹痛、腹泻情况,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8、,如冰敷、酒精擦浴等。 讨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在有效的治疗基础上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整个疾病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负担重,护理问题多,进行心理护理,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并对家属实施同步教育,使家属对疾病护理知识有所了解,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照顾,消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