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45570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4
《吉首大学美学原理复习笔记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填空:1___1735年__,德国哲学家_鲍姆嘉通__在(<<诗的哲学默想录》)里,第一次提出诗的哲学研究对象问题,成这种诗的哲学为(“感性学”)。(1750年),(鲍姆嘉通)出版专订研究感性认识的拉丁文专著——(《美学》第一卷,为美学命名)。被称为“美学之父。”2.黑格尔认为美是(“理想的感性显现。”)3.美学的对象是(审美活动),美学的方法是:(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统一;兼收并蓄与民族特色相统一)4.美学属于:(人文学科)5.审美发生的几种说法:(摹仿说、巫术图腾崇拜说、(法、雷纳克)、性本能说(达尔文
2、、伏尔泰。弗洛伊德)、游戏说(席勒)、劳动起源说(马克思))6.可以认为,正是在(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的形成过程中,历史的形成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以及两者的对立统一的关系。7.审美关系的三种价值: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8.古希腊柏拉图最早提出“美本身”的命题——(《大希庇阿斯篇》)开起了对美的本质的探讨。9.(古希腊罗马时代)认为“美是和谐”:(中世纪)“美是完善”:(近代英国经验派美学家)“美是快感”:(黑格尔)“没事理念的感性显现”(李泽厚)“美是自由的形式”:高尔泰“没事自由的象征”:(蒋孔阳)“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3、”10.人的本质在于(非异化的劳动)11.(主客统一论)是解决美的本质问题的基本出路。12.美学意义上的美是(意识形态性的)而一般所谓物本身的没事自然形态的,(非意识形态性的)、13.美的社会存在类型主要有:(人的美、人文环境的美、日常生活的美)14.艺术美更加集中的体现了人的(生命追求、审美观念、和价值理想。)所以成为美学的重要内容。名词解释:1.审美主体:所谓主体,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象化了的现实的人。而审美主体则是有着内在的审美需要,审美心理机制,并现实承担着审美活动的人。审美主体是在具有了社会属性前提下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是主动性
4、与受动性的统一。2.审美客体:审美客体是审美主体所感受、体验、改造的具有审美属性的客观对象,是再生产劳动中人化的对象。3.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的特殊本质力量与审美客体的特殊本质相对应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对象性关系。4.客观论:美就在物,它存在于客体之中,是客体对象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属性。整个中国古代和洛克、笛卡尔以前的西方,在很长的时间里,美学家都基本是客观论者。客观论的合理之处,在于它重视审美对象,强调美的对象性,认识到没有对象就没有美,美总是与特定对象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客观论混淆了美的客观性与对象的客观性,忽视和否定美的主观性一面,因而
5、又总是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理论困难。5.主观论:美在心,即美是主体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或心理构造物。代表是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合理性:它拒绝承认主体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单纯反应性和被动性,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认识到离开主体就不可能有美,美只有联系着特定主体才能存在。片面性:当它把美完全归到主体一边,把美看成主体的一种心理体验,从而否定美的对象性之时,它实际上就把审美对象的存在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把审美活动当成了一种封闭的主体内心活动。1.主客观统一论:美既不在心,也不在物,而在心物二者的统一之中。也就是说,美既不能归结为对象的一种属
6、性,也不能完全归纳为主体的内心状态,美是主客观相遇、彼此契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性质。2.异化劳动:“异化”本是黑格尔哲学的用于,其原意是“外化”“对象化”,马克思一定程度保留了原意,但主要却指“异己化”“敌对化”。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就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一种必然的扭曲形式,它的基本意思是“异己化的劳动”、“敌对化的劳动”。3.外观的美:外观的美是以实物形式的非实用方面为对象的美。4.形象的美:形象的美是以人的主观想象所创造的形象为对象的美。5.艺术美:是各类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美。具体的说,所谓艺术美,就是以感性形式具体体现了人的生命意
7、义、抒发了人的生命情感与活力的艺术形象及其创造活动的根本特性。6.形式美:形式美是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所显现出来的审美特征。美的社会存在、自然美和艺术美中,都包含了形式美的存在。7.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中,杂多或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征。其特点是:刚柔相合、不过分而无不及、情理统一、含蓄、和谐统一。8.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优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具有小巧、平静、舒
8、缓、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优美有着直观愉悦的感性特点。在优美的心理体验中,理性因素不明显、不突出,主体仿佛无需借助思考便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把握对象,唤起了内心的美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