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报2002年2期

考古学报2002年2期

ID:17623129

大小:4.28 MB

页数:136页

时间:2018-09-03

考古学报2002年2期_第1页
考古学报2002年2期_第2页
考古学报2002年2期_第3页
考古学报2002年2期_第4页
考古学报2002年2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古学报2002年2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耜形端刃器的起源、定名和用途王永波(山东省文物事业管理局,济南,250011)目次一、耜形端刃器的起源与传播四、耜形端刃器的用途及其嬗变二、圭璋形制及其源流五、耜形端刃器的演化三、玉瑞的种类及其形制六、结语起源、定名和用途问题是耜形端刃器研究的核心,为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出土遗物进行有效的定名工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出土品的性质和用途。在《耜形端刃器的分类与年代》(以下简称《分类》)一文中,笔者对耜形端刃器的出土和传世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就其分类编年问题作了详细讨论。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就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研究。一、耜形端刃器的起源与传播从

2、形态结构上看,此类玉器应该是一源的,否则将无法解释这种玉器在总体造型、首部形态上所表现的高度一致性,以及其在器阑形态演化上所表现的承袭关系。或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同类器首部形态差别较大,而认为此类玉器应分别导源于耒耜和玉戈,但是三星堆出土和传世品中的窄首类,即“戈形”端刃器绝大部分属于持续期和衰变期的作品,最早的也是中期阶段的作品,而讨论起源问题则需以早期的标本作为基本依据。对耜形端刃器的起源,学界的看法大致可分两类。其一为农具说,林巳奈夫先生称之为骨铲形玉器,以其与新石器时代的骨铲有关。戴应新先生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阐发,认为此类玉器“是仿耒耜的形状而作的瑞玉”【2]。邓淑苹先生也持类

3、似的看法,同时认为此类玉器刃端一高一低的双锋和体侧不对称的内弧曲线就是耒耜形态的具体模仿]。其二为兵器说,夏鼐先生视其为可以按柄的刀形端刃器]。王克林先生根据三星堆K1:235附5、K1:146等窄首类耜形端刃器的形状,推测此类玉器当是源于新石器时代渔猎所用的石矛和投枪,并与“干兵”有某种联系【6]。刘敦愿先生则认为这种玉器有内、穿、阑,与青铜兵器中的斧、钺、戚、戈类兵器相一125—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考古学报2002年第2期似,可能是受青铜兵器的影响_7]。众所周知,对物种的起源,包括生物物种起源的探讨,外形和结构的近似往往起着首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对玉石

4、制品来说,外部形态几乎是唯一的标志。史前时期主要的锋刃器不外乎斧、锛、凿、耜、铲、锄、刀、镰、矛、镞、匕、镖、锥等种,而体形扁平、两侧无刃的端刃器则只限于斧、锛、凿、铲、耜、锄等。由于功能和作用对象的不同,这些端刃器又区别为不同的刃线形态,斧、锛、凿类的主要功能在于砍、斫、劈、裂,作用对象主要为硬度较大的木、骨类物体,所以形成了有利于楔人、开裂或斩截的外凸刃和较平的直刃。耜、铲类工具的主要作用对象是土地,为了人土便利,器体通常较薄,刃端常作成凹刃或又状刃,器体两侧也常较中间略厚。与平刃、凸刃相比较,在相同作用力的作用下,又状刃或凹弧刃起始着力点的面积小,压强大,着力点不滑移,人土既快,

5、起土的数量又不减少,较厚的侧边则是其强度的必要保证,故即使现代铁制的锨、镢、锄等农作工具也常作成有边棱的凹弧刃。更为重要的是,在早期的锋刃器具中这种凹刃端刃器只见于耜、铲类工具。玉戚的板状、端刃、有柄、有穿,特别是其体侧的齿状扉棱(图一,1~6)结构与耜形端刃器的器阑有着很强的共性,但玉戚之形体脱胎于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钺,体短而方,刃端无一不作外弧形,一望便知其为斧、钺的异化形态,与耜形端刃器的凹刃、长体不可能同源。铜戚发现很少,偃师二里头出土过一件被称为戚的铜器,其狭长的体形和略微外凸的端刃(图一,7)虽然与耜形端刃器中个别异化的标本近似,与典型意义上的耜形端刃器却相去很远,而该铜

6、器的命名似乎也值得重新考虑。矛和投枪为纵田向中长轴起脊、两侧有锋刃的兵器,与耜形端刃器缺乏形态上的关联。关于“干兵”,笔者曾经指出,它最初只不过是一—种经过修整的、前端带又状尖的树枝,与木耒有异曲同工之谊。石质的耒耜由于强度和韧性等方面的原因,需要保持较大的厚度,制作又太费工时,所以早期的耒耜多为木、骨质。[种双齿的木质耒耜实际上就是略事修整6并于权部剡削出锋尖的树权,为远古时图一玉、铜戚期的主要掘土工具。1、5.玉戚(二里头)2、3.玉戚(殷墟妇好墓)4.玉戚(石峁)6.玉戚(《古玉图考》)7.铜戚(二里头)由于木质极易腐烂,考古发掘中,特别是在保存条件较差的地区很少见到这维普资讯h

7、ttp://www.cqvip.com王永波:耜形端刃器的起源、定名和用途样的标本,只是在少数遗址中,如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和山西襄汾陶寺遗址[10]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灰坑壁上发现有这种工具留下来///的双齿痕迹(图二,1)。在金属工具已较发达的历史时期,这种工具仍占很大的比重,如河『///南安阳小屯西地和大司空遗址的灰坑壁上都发现有双齿末耜留下的痕迹(图二,2)

8、l。山东嘉祥东汉武梁祠画像石中的神农、大禹执图二耒耜痕迹1.庙底沟2.小屯耜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