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ID:17610112

大小:9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3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1页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2页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3页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4页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陈章荣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下,特别强调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数学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学学数学就是解决问题,只有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理解数学、学会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问题解决”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从来源来说,可分为三类:一是教科书提出的,二是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的,三是学生在

2、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新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示范、引导,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呢?1.1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空间。现实教学中认为提问题是教师的专利,整个教学只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学生就可以理解知识、牢固掌握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

3、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所规定的知识内容,这种观念严重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产生。另外,传统教学观念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也使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许多机会。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更多时候采用

4、的是注入式教学方法,课内、课外都太追求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教师比较习惯讲解或学习现成的结论,轻视实证和归纳的思维方式,不习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机关报的原理和方法,这都是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意识的产生。针对以上原因,首先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关注过程,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想学生所想,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逐步培养“问题意识”,推动学生的“提问能力”从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即不问——敢问——会问,鼓励学生提问

5、,并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可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并进行提出问题的考查。例如:每星期都规定在一个时间(通常在星期一),让学生对上一周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选出较好的问题在班级中公布,让全班学生共同欣赏、共同探讨解决,让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并在教室的黑板报设置疑难问题专栏。1.1其次教师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方式,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等教学方法,在备课时,教师要随时,自然

6、进行换位思考,预想学生的提问。当学生没能提问时,教师可扮演学生角色,“假如我是学生,会想哪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置疑。例如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

7、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在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教学时,可启发学生逐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先给区间?为何要求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具体判定怎么办?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学习奇偶性时,先让学生先预习,要求其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又如在进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两个公式教学时,涉及5个量,知三求二,可要求学生编制若干道这种类型的题目,并相互交流。1.3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并在反思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

8、,解题过程的反思,对所学知识公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先让学生用细绳和铅笔在纸上画图得到椭圆的形状,从而得到椭圆定义:……距离为固定值(大于

9、F1F2

10、)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引导学生反思刚才作图过程,如果细绳拉直了,情况如何。从而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当“距离之和”等于

11、F1F2

12、会得到什么图形?2.当距离之和”小于

13、F1F2

14、会得到什么图形,在进行例题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拓展延伸辐射,提出问题。例:已知数列中,,则数列的通项公式=___分析:作为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