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doc

再议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doc

ID:17524134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2

再议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doc_第1页
再议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doc_第2页
再议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doc_第3页
再议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再议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议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关键词】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临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但长期以来中医界一直是重辨证而轻辨病,导致了许多病名不明确甚至病名与症名相同,加之近年来随着西医诊断学的发展和中西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提出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模式。此模式可以借鉴,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为了避免形而上学的思维误区,本文将从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现状、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1中医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现状1.1中医辨病论治的现状与不足由于历史原因从古至今辨病论治一直弱

2、于辨证论治,从而导致今日中医传统病名概念混淆不清,许多疾病名称用以症状命名,病、症、证难分,存在一词多义、一病多名的混乱现象,如头痛、咳嗽时而为病名,时而为症状;喘证与喘病也时而互称,给临床带来许多不便[1]。而西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检测患者,注重理化、实验室的客观依据,能够准确直观地反映疾病的病因、病位与病性。所以更多的中医医师宁愿用西医的辨病和病名去诊断分析疾病,提倡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模式。此举并非有错,但过分拘泥于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分出几个证型就未免有些形而上学了。正如李今庸教授曾告诫:“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必然是使二者发生内部的联系。如果只是在西医病名、病理、治

3、疗的下面规定几个中医的证型和方药的做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甚至还是有害处。”[2]“套上中医的一个或几个处方”,“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的思维方法是非常错误的”(李今庸《中医药发展方向研究》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编印)。1.2辨证论治的现状与不足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所特有的概念,证是疾病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的概括,揭示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为治疗提供依据。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有别于其他医学且最具特色,所以任何西医难以治疗的疑难杂证只要能辨证均可治疗且有一定疗效。可是辨证论治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它虽然抓住了疾病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却未能抓住贯穿疾病始终

4、的基本矛盾,只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反映[3]。所以主要矛盾解决了而基本矛盾还存在,经常可以看到患者好转了但不是痊愈。关于异病同治的方法,其核心治疗原则就是证同,即使异病也可起到治疗效果。但这不能说明两种疾病的内在病机相同,其所存在的问题是忽略了病情的针对性。如椎管肿瘤的患者出现腰痛伴下肢行走无力、小腿酸麻不能久行的肝肾亏虚证型时,若仅给予虎潜丸,按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治疗则会耽误病人的病情,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于那些临床症状不明显的不孕不育病人或是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医生常会面临无证可辨的境地。另外为了让中医走向世界,让医学界接受并认同中医,中医证候的规范化也已迫在眉睫。42中医辨证

5、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辨病与辨证关系密切。疾病就像长江水有起源、流向、终点,而证则是长江的一段,症是长江水中的浪花一朵,症、证、病是点、面和块的关系[4]。辨病是依靠医生所有感官运用望、闻、问、切四诊诊断疾病,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分析和鉴别,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性。而辨证是在辨病的前提下进行的,病规定着证,证从属于病。病的本质一般规定着证的表现和证的变动[5]。徐灵胎说:“证者,病之所见也。”辨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随着病情的变化,证亦随之变化。这个过程是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疾病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出现各种不同的证。每

6、一具体病名是医学上对具体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如病因、病机、主要临床表现)与规律(如演变趋势、转归预后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是对人体病变的本质性认识,先立病,后分证,乃诊疗之次弟;病为纲,证为目,乃病证之格局[5]。朱肱《南阳活人书》说:“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反复疑虑,而处病不差矣。”现代名医赵锡武先生对病证关系认为:“有病始有证,而证必附于病,若舍病谈证,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从辨病与辨证先后关系来认识,在临床上应先明确病名的诊断,再根据该病的一般规律把握全局,认识该病的本质,然后依据病情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辨证论治。3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结合的指导原则辨病与辨证结合诊疗疾

7、病思维模式是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一为确诊疾病,把握全局;一为确立证候,对证处理[6]。如两者有机结合,能使医生对疾病的诊治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充分发挥了二者各自的诊疗优势,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又能更好的体现出中医特色的诊疗方式。3.1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结合的方式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是在某些中医辨病病名清楚的前提下所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