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22140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2
《经腹腔镜疝内口关闭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腹腔镜疝内口关闭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作者:邓伯华刘祥尧王开标刘贵华黄贵菁樊静【摘要】目的介绍经腹腔镜疝内口关闭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腹腔镜配合改进的微型腹腔镜抓钳和自制的钩针荷包缝合关闭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5例。结果本手术方法的切口和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需缝线、瘢痕小,无复发。结论本手术方法较之传统的小儿斜疝手术方法有较多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laparo
2、scopicclosureoftheNeckoftheSacforindirectinguinalherniainchildren.MethodsWiththehelpoflaparoscope,LaparoscopicclosureoftheNeckoftheSacwereperformedon25childrenwithindirectinguinalhernia.ResultsLaparoscopicclosureoftheNeckoftheSacresultedinsmallerinci-si
3、on,shortoperativeduration,speedyrecoveryandnorecurrence.ConclusionTheauthorsconsiderthatlaparoscopicclosureoftheNeckoftheSacisabetteroperationthanconventionalherniotomy. Keywordslaparoscopechildreninguinalhernia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微创技术应用于小儿是外科近年发展的新趋势,我院自
4、2004年6月起应用腹腔镜,配合改进和自行设计定制的部分器械行疝内口关闭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3例,女2例。一侧腹股沟斜疝22例,其中左侧9例,右侧13例;双侧斜疝3例,其中2例为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斜疝;年龄11个月~10岁,平均3岁4个月。静脉复合麻醉2例,气管插管麻醉23例。 1.2主要器械奥林巴斯腹腔镜系统,改进的微型腹腔镜钳(长20cm,直径0.25cm),自行设计定制的钩针(长12cm,直径0.15cm)。 1.
5、3手术方法脐上或脐下皱褶处切口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在0.8~1.5kPa,插入Trocar,置入5mm腹腔镜,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探查对侧是否存在隐匿性疝;脐耻连线中点偏左侧或右2~3cm切口(右侧斜疝取偏左切口,左侧斜疝取偏右侧切口,双侧斜疝则取正中线切口)穿刺3mm2直径Trocar,置入微型腹腔镜操作钳并带入8~10cm长4号丝线放于内环口附近;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避开腹壁下血管以自制钩针直接穿刺入腹腔,操作钳配合钩针由上向下穿刺内环口内半周腹膜3针左右,钩住丝线一端拉出体外,同一穿刺口进针穿刺外
6、半周腹膜3~4针拉出丝线另一端,体外打结后内环口即关闭,线结位于穿刺口处皮下。解除气腹,脐部切口先缝合腹白线,后皮内缝合,另一切口和穿刺口较小,无需缝合。 2结果 全组单侧手术时间12~30min,双侧为26~40min。患儿当天清醒后开始进食,术后2~6天出院,平均3天。其中1例脐部切口出现大网膜膨出,予回纳后重新分层缝合治愈。随访观察最长10个月,未发现复发。 3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与成人斜疝不同,成人形成斜疝的原因是腹股沟区的缺损,手术治疗的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的同时修补这个缺损,而小儿斜
7、疝则不同,除了发育过程遗留的疝囊外,腹股沟区并无肌肉薄弱因素或即使腹壁有薄弱处,以后也可以通过发育而得到加强[1]。因此,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经腹腔镜手术可以达到同传统手术一样的目的,由于无需解剖腹股沟管、分离精索,避免了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损伤及阴囊血肿发生;可以同时探查对侧有无隐匿性疝存在,可以一并作出处理关闭疝内口,以免之后发展为显性腹股沟斜疝;对于双侧腹股沟斜疝,可以在不增加切口的情况下同时关闭双侧疝内口;且有切口小、术中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深受家长
8、的欢迎,值得临床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小儿气腹压力在0.8~1.5kPa为宜,对年幼儿则偏低,<1kPa,因CO2气体弥散速度与腹压成正比,建立正确满意的气腹是确保手术完成的先决条件[2]。由于此种手术相当于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故要限制患儿活动和避免增加腹压[3]。本组1例出现脐部切口大网膜膨出,系早期仅行单层缝合的病例,笔者认为,脐部切口以分层缝合为佳。 参考文献 1佘亚雄.小儿外科学(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309-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