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20516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2
《清热利湿化淤通络法配合消炎止痛药治疗痛风50例临床报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热利湿化淤通络法配合消炎止痛药治疗痛风50例临床报道【摘要】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淤通络法配合消炎止痛药治疗痛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50例临床确诊为痛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清热利湿化淤通络中药配合消炎止痛药与单纯应用消炎止痛药,治疗1周后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总显效率64%;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显效率40%。结论应用清热利湿化淤通络中药与单纯使用消炎止痛
2、药治疗痛风都有效,但从显效率来看,应用清热利湿化淤通络中药配合消炎止痛药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消炎止痛药,故清热利湿化淤通络法配合消炎止痛药是治疗痛风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关键词】痛风清热利湿化淤通络消炎止痛 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及由此引发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goutyarthritis)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1]。目前西医治疗痛风主要是从消除炎症反应,抑制尿酸
3、合成,促进尿酸排泄等几个方面进行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炎痛喜康,苯溴马龙和ACTH及强的松等[1]。单纯西医治疗最大的问题是药物副作用较大,故临床常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笔者通过综合各家意见并通过临床实践,拟定清热利湿化淤通络法配合消炎止痛药物治疗痛风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9例,女性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性24例,女性1例,年龄35~65岁,平均50.9岁,病程1d~9年。反复发作者10例,血尿酸高于
4、正常值(标准为男性≥416μmol/L,女性绝经前≥357μmol/L,绝经后≥416μmol/L)23例。对照组25例,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大67岁,病程1d~14年,平均49岁;首次发作16例,反复发作9例,血尿酸值高于正常值2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尿酸值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1.2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协会(ACR)1997年制定的标准:以下三条中具备任意一条:(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2)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3)具备
5、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的6项: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②炎症反应在1d内达到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可见关节红;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⑦单侧跗骨关节受累;⑧可疑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⑩4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无骨侵蚀的骨皮下囊肿(X线证实);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2]。2治疗方法2.1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起始200mg/次,2次/d,至疼痛明显缓解后,改为200mg/次,1次/d,5~7d后停用(注:考虑用药的繁复及明显的副
6、作用,将使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降低,导致治疗效果的不能准确反映药物的疗效,本研究未使用秋水仙碱)。2.2治疗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中药治疗予中药:黄柏10g,苍术10g,土牛膝10g,薏苡仁30g,茯苓10g,白术15g,赤芍15g,丹参10g,忍冬藤30g,土茯苓20g,山慈姑10g,生甘草6g。中药治疗首诊3剂,再诊3剂(保持基本方药不变,随症酌情调整剂量)。2.3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局部无任何异常反应,活动如常,血尿酸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关节肿胀消
7、失,疼痛缓解,血尿酸值下降,但未达到正常范围为有效;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活动仍受影响,血尿酸值未下降为无效[3]。3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总显效率64%;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显效率40%。经过统计分析,以有效率为观察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以显效率为观察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讨论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以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
8、痛风石沉积、痛风性肾损害为其特点。中医古籍中并未把现代医学之所谓“痛风”单独列为一病来论述。而医籍中所说之“痛风”其实是“痹证”的别名,泛指人体阴阳气血失调,外邪乘虚而入,引起肢体剧痛为主要特点的病症,但可以推测,由于痛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关节的红、肿、热、痛,故而古代医家应该是将其归入热痹来辨证论治的。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界对痛风的概念已经明确,统一使用西医痛风的概念进行诊断,通过临床的实践,许多医家提出了对痛风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