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06146
大小:21.2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02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简介:新中国成立50年来,全国用水总量从1949年的10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1997年的5566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工业%,城镇生活%,人均综合用水量从不足200m3增加到458m3。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的浪费并存;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污染迅速发展,已到极为严重的程度。研究后认为,通过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我国可以基本立足于现有规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满足今后16亿人口的农产品需要。预测我国用水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出现,用水总量为7000
2、亿~8000亿m3/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00~500m3。经分析,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9500亿m3,需水量已接近可能利用水量的极限。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继续增长,同时加强需水管理,做到在人口达到零增长后,需水也逐步达到零增长。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从八个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转变。关键字:水资源研究报告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全国用水总量从1949年的10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1997年的5566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工业%,城镇生活%,人均综合用水量从不足200m3增加到4
3、58m3。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的浪费并存;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污染迅速发展,已到极为严重的程度。 研究后认为,通过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我国可以基本立足于现有规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满足今后16亿人口的农产品需要。预测我国用水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出现,用水总量为7000亿~8000亿m3/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00~500m3。经分析,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9500亿m3,需水量已接近可能利用水量的极限。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继续增长,同时加强需水管理,做到在
4、人口达到零增长后,需水也逐步达到零增长。 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从八个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转变: 1.防洪减灾——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的战略。为此,要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 2.农业用水——要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用水战略。 3.城市和工业用水——要从不重视节水、治污和不注意开发非传统水资源转变为:节流优先、治污为
5、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4.防污减灾——要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变为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治污战略。 5.生态环境建设——要从不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为: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战略。 6.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要从单纯地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基础上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 7.北方的水资源问题——要从以超采地下水和利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维持经济增长转变为:在大力节水治污和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南水北调的战略措施,保证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8.西部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要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的低水平开发转变为:与生态环境
6、建设相协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为了实现以上战略转变,必须进行三项改革: 1.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 2.水资源投资机制的改革; 3.水价政策的改革。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展望将来,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 我国人民在历史发展中,贯穿着与频繁水旱灾害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兴利除害的重大成就,我国以占全
7、球约6%的可更新水资源①、9%的耕地②,支持了占全球22%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但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1998年长江和嫩江的大洪水、90年代初以来黄河断流和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日趋严重、江河湖海的水污染,引起全国人民甚至世界的关注。面临21世纪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的水资源能否支持将来16亿人口的食物供应?能否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我国的洪水、缺水和水质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 为此,在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工程院组织了覆盖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
8、土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环境工程、社会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