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93398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2
《枣树修剪和保养的关键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枣树修剪和保养的关键技术-----整形修剪后的果树就向做过手术的病人,务必要做好伤口保护和树体保养工作。 整形修剪是枣树栽培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树体消毒和修剪伤痕保护水平是抑制病虫害复发的关键环节。是否进行整形修剪和整形修剪是否合理?是否应用科学技术对树体进行无公害保养?对枣树生长、结果、产量、质量、对枣农收入水平起决定作用。有的枣区不重视枣树整形修剪,也不懂技术,有相当一部分枣树根本不进行整形修剪,任其自然生长,树冠呈乱头形。即使整形修剪了也不对树身消毒、不保护伤口使其干裂,为病虫害栖息和繁衍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枣树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科技工作者借签一些修剪较精细的果树如
2、苹果的做法,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较规范的枣树整形修剪关键性技术: 修剪时期 冬剪就是休眠期修剪,在落叶半月以后到第二年春树液流动前进行。 夏剪一般在枣头生长高峰过后,进入缓慢生长时进行。 枣树修剪和保养的关键技术-----整形修剪后的果树就向做过手术的病人,务必要做好伤口保护和树体保养工作。 整形修剪是枣树栽培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树体消毒和修剪伤痕保护水平是抑制病虫害复发的关键环节。是否进行整形修剪和整形修剪是否合理?是否应用科学技术对树体进行无公害保养?对枣树生长、结果、产量、质量、对枣农收入水平起决定作用。有的枣区
3、不重视枣树整形修剪,也不懂技术,有相当一部分枣树根本不进行整形修剪,任其自然生长,树冠呈乱头形。即使整形修剪了也不对树身消毒、不保护伤口使其干裂,为病虫害栖息和繁衍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枣树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科技工作者借签一些修剪较精细的果树如苹果的做法,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较规范的枣树整形修剪关键性技术: 修剪时期 冬剪就是休眠期修剪,在落叶半月以后到第二年春树液流动前进行。 夏剪一般在枣头生长高峰过后,进入缓慢生长时进行。 修剪方法 (1)短截:把枣头延长枝或枣头二次枝一部分剪掉。 (2)疏枝:也叫疏剪、
4、疏间。就是把枝条从基部剪去。 (3)回缩:也叫缩剪。就是对多年生枝进行短截。 (4)摘心:在生长季节,摘除新生枣头顶端嫩梢的一部分。 (5)缓放:对留作主侧枝延长枝用的当年生枣头不加剪截。 (6)别枝:把直立的徒长枝拉平,别在附近的枝条下。 (7)拉枝:将可供利用的内膛枝、徒长枝拉向树冠缺枝部位。 (8)刻伤:在主芽上方1厘米处进行割伤,深达木质部,促使该芽萌发。 (9)抹芽:就是把没用的芽或嫩枝抹除。 枣树的每一个结果母枝,每年都能抽生结果枝,而且形成大量花芽,也可以说有枝就有花。发育枝形成以后,经过1~2年的生长,就可以转化为结果枝,所以,在修剪时,只要把骨干枝配置好,把
5、结果枝培养好,花芽是比较容易形成的,大小年结果的现象,也不像其他果树那样严重。枣股的年生长量仅1~2毫米,但连续结果能力,却可达10年以上,所以,在枣股衰老之前,不必像其他果树那样,每年都要对结果枝组进行修剪,就是需要进行更新修剪时,也不必逐个进行修剪,只对同一年龄的枝段进行修剪就可以了,所以,修剪枣树比较简便。枣树的营养枝较少,而且能自然转化为结果枝,生长和结果的关系,比较容易协调。修剪时,着重搞好骨架的培养,结果母枝的分布,枝龄的控制和调整,并按从属关系调节树体长势。由于枣树的寿命较长,自然分枝较少,幼龄枝条对修剪的反应比较迟钝,不易抽生发育枝,所以,枣树的整形时间,比其它果树慢,一般需
6、要经过7~8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整形。枣树的4种枝和2种芽,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枝、芽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以及新旧交替的关系。着生在枣头、枣股顶端,或侧生在枣头叶腋间的主芽,萌发以后形成的枣头和枣股,不但长势不同,形态也各有差异,其功能也不一样。枣头和枣股,均可因遭受刺激或改变营养条件而互相转化。枣股遭受刺激后,通过修剪可抽生枣头,由结果性枝转化为生长枝;对枣头进行早期摘心,可抑制2次枝生长,使枣头由生长枝转化为结果枝,并于当年获得产量。枣头上的2次枝,是由副芽形成的,其叶腋间的主芽,第2年均能生成新生枣股。生长性枝和结果性枝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是枣树修剪和调整枝势的依据。
7、 冬季修剪要点 1.结果初期的枣树。这时期树冠尚未形成,仍以营养生长为主,但产量逐年增加。这时期修剪应以疏间、回缩、短截和培养为主,按照“四留五不留”原则进行修剪。“四留”即外围的枣头要留,骨干枝上的枣头要留,健壮充实有发展前途的枣头要留,具有大量二次枝和枣股、结果能力强的枣头要留,以达到不断扩大树冠,逐年增加产量的目的。“五不留”指下垂枝和衰弱枝不留,细弱的斜生枝和重叠枝不留,病虫枝和枯死枝不留,位置不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