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式手法为主,滚法为辅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doc

澳式手法为主,滚法为辅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doc

ID:17486386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澳式手法为主,滚法为辅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doc_第1页
澳式手法为主,滚法为辅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doc_第2页
澳式手法为主,滚法为辅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澳式手法为主,滚法为辅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澳式手法为主,滚法为辅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传统滚法和澳式手法相结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对12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澳式手法为主,配合滚法治疗,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澳式手法为主配合滚法治疗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1.3%,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提示此种方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在不造成进一步损伤的基础上,调整颈椎失稳的椎体和关节,使其活动调节功能和生理弧度恢复正常,血液循环顺畅,代谢紊乱纠正,嵌压解除是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颈椎病;澳式手法;滚法治疗    澳式手法是关节松动技术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实用有

2、效的手法操作技巧,由于澳大利亚的治疗师MaiHand对这一手法的研究详细,并形成一套手法,故称为“MaiHand手法”或“澳式手法”。滚法是已故推拿名家丁季峰汲取一指禅推拿及其他各流派手法的长处而创始,该手法刚柔相济,柔中寓刚,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滑利关节,消除运动障碍的功能[1]。笔者将以上2种手法相结合,用于治疗颈椎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男71例,女57例,均来自我科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门诊患者;年龄32~83岁,平均45岁;病程6个月~20余年,平均3~4年;伏案工作者48例,36例经常操作电

3、脑,24例从事或曾经从事重体力劳动;劳累后发病45例,受凉后发病26例。  1.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颈项肩背疼痛板滞,疼痛向上肢或枕部放射,伴串麻感,颈部活动或腹压增加时症状可加重;眩晕,恶心呕吐,持物落地甚至猝倒;头痛或偏头痛,头昏眼花,肢体多汗或怕冷;肢体或躯体麻木无力,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肢体皮肤感觉障碍等。  1.3临床分型根据临床症状不同,采用潘之清主编的《实用脊柱病学》对颈椎病的分型标准[2]将128例患者分为:颈型24例,神经根型38例,脊髓型2例,椎动脉型18例,交感神经型15例,二型或二型以上的混合型31例,其他型未见。因2例脊髓型患者去作了手术治

4、疗,故实际统计患者数为126例。  1.4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摄颈椎X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或MRI检查,部分病例有针对性检查颈椎斜位和张口位片,未见骨折、脱位征象。影像检查显示:颈椎曲度变浅变直73例,反弓者11例,椎体后缘增生82例,钩椎关节增生变尖58例,椎间孔相对狭窄者19例,齿突偏歪者6例,椎间盘膨出或轻度突出者59例(C4~7),先天性椎管狭小者7例。  2治疗方法和结果  2.1滚法治疗采用丁氏滚法[3]。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头部刚刚伸出床沿,双臂自然放于治疗床两侧。医者以柔和深透的滚法施于患者双侧或单侧斜方肌,不作被动运动,约5~10mi

5、n。  2.2澳式手法治疗主要有松动棘突、拔伸牵引、旋转颈椎、松动椎间关节[4]。  ⑴松动棘突①垂直松动:3患者位置不变,医者立于床头,双手拇指放在患者患病棘突上,指尖相对或双手拇指重叠,其余四指放在颈部及头部两侧,医者借助上肢力量由背侧向腹侧(后前向)垂直松动棘突,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及治疗反应,松动方向可以稍向头或脚的方向倾斜。施法单次松动可控制在30s以内,间隔约一分钟,可重复3~4次。如在松动过程中闻及“喀嗒”声或有棘突的轻微移动感,操作即可停止。垂直松动对下列患者特别有效:a症状局限在颈中部(棘突);b症状双侧分布在头颈、上肢或躯干上段;c颈椎因退变引起活

6、动受限;d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但颈椎弧度过度前曲者不适用此法。②侧方松动:患者体位同上,治疗者站在患者健侧(如右侧),右手拇指放在拟松动的棘突右侧,左手拇指紧靠右手拇指,指尖相对,其余四指放在颈部稳定拇指,操作时右手拇指水平(与棘突垂直)向患侧松动棘突。在治疗颈椎退变时,侧方松动棘突是仅次于垂直松动棘突的最常用手法。  ⑵松动椎间关节患者去枕俯卧,双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放于前额,头向患侧旋转约30°。医者站在床头边上,双手拇指放在患椎棘突和横突交界处,指背相触,借助上肢力量由背侧向腹侧(后前向)松动。根据疼痛部位也可以用拇指分别松动棘突或横突(斜方松动),这一手法对

7、单侧症状或颈部活动受限的患者效果较好。⑶拔伸牵引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托其下颌,一手托其枕部,双肘屈曲,借助自身重量向后牵引其颈椎,持续15~20s,休息10s,共做3~4次。上中颈椎(C1~5)病变,取中立位;下颈椎(C5~7)病变,取颈前屈(30°以上)位牵引。拔伸牵引常用于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时。⑷旋转颈椎患者及医者上述体位不变,向健侧缓慢转动患者颈部,旋转应在颈椎正常活动范围内。旋转手法在伴有眩晕及颈部肌肉痉挛时应慎用。上述治疗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  2.3疗效标准制定和结果疗效评价标准⑸:治愈:诸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好转:诸症状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