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81076
大小:4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02
《湖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湖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技人员工作活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的通知》(农办科〔2017〕17号)和省农业厅关于《浙江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浙农科发〔2017〕1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湖州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以中央、省、市关于改革创新的系列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市委“新标杆、新业绩、新形象、新征程”主题实践为工作要求,以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满足农民技术服务需求
2、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我市十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制约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主要障碍,激发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技术人员为农服务新活力,形成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深化构建一套体系全、机制活、功能强、服务优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有效支撑湖州农业现代化建设。二、主要目标10通过近一年试点,有效解决我市现有农技推广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初步建立起活力充沛、能力增强、效能提高的农技推广增值服务机制,达到以下目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和落实市、县两级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考核
3、办法,有效发挥6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6大主导产业研发机构科技支撑作用,“1+1+N”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全市58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3+X”公益性职能清单实现全覆盖。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初步探索建立先进评比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农技云”平台覆盖至省级专家、本地农技人员及生产经营主体。——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壮大。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力度加强,全市制定招生计划不少于10名。积极有序推进农业职称改革,探索建立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社会化农技人员职称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化农技人员职称评审机制,全市社会化农技人员获评职称新增2
4、0人以上。——基层农技推广活力逐步释放。完善修订市政府《湖州市鼓励推行农业技术入股实施办法》,持续深化联盟专家技术入股,扩大技术入股数量和产业联盟覆盖面,实现十大产业联盟全覆盖。农业创新创业活力明显激发,农技人员离岗创业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业兴业能力显著增强。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和部门协作相结合。10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人力社保、农办、编办、财政、科技、金融保险等相关部门,加强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系,紧密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制度,形成“政府主导统筹、农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公益主导和市
5、场运作相结合。注重整合农业科技、教育、服务资源,既坚持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体地位,又要注重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引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市场化组织、生产经营主体等各类主体开展服务,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因地制宜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县基层农技体系现状、乡镇特点因地制宜创设政策机制,以县域为单位落实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社会化服务主体、重点服务对象、主要服务内容范围等,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相结合。根据湖州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产业特点、服务需求,围绕粮油、水产、畜禽、茶叶、蔬菜、
6、蚕桑、花卉苗木、笋竹、果树、休闲观光十大主导产业发展,选准突破口,精准发力,形成湖州特色的试点成果,体现“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绩效导向。四、主要措施(一)健全一主多元服务体系,聚强服务合力。1.优化提升“1+1+N”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科教一体化农推体系。持续深化完善湖州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1+1+N”农技研发和推广模式,10加强本地农技推广机构和科研院校、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横向协作,以市校合作共建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南太湖农推中心”)为主平台,瞄准现代农业及加工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瞄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瞄准
7、生物、生态、环境技术的发展动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推动产业联盟的横向合作和联合,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协调和合作,协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推动主导产业研究院多元化发展。重点推进企业主导型产业研究院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注重与家庭农场的合作,培育农业科技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创新平台共建、课题共担、项目共推等有效载体,加深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联结,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健全市产业联盟和县区分联盟绩效考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