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77087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2
《小儿胸脐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胸脐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作者:曹磊 曹寿元 齐小红 冯少俊 施水彬【摘要】目的探讨用一种带血管蒂的皮瓣移位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方法应用带腹壁下血管蒂的胸脐岛状皮瓣移位修复会阴部烧伤严重瘢痕挛缩畸形,外伤性会阴部皮肤坏死,阴茎阴囊皮肤撕脱伤共11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外观满意。结论用带血管蒂的胸脐皮瓣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小儿;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Taylor等[1]于1983年首先报告吻合腹壁下血管的下腹壁皮瓣移植15例全部获得成功。范氏[2]等1987年经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以胸脐皮瓣命名而报告5例,也全部成活。我科于1992年
2、起应用胸脐皮瓣移位修复小儿会阴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及外伤所致皮肤坏死缺损共1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例,年龄3~5岁。修复会阴部严重烧伤瘢痕挛缩畸形8例,阴茎阴囊皮肤撕脱伤睾丸裸露1例,股骨大转子间骨折并股动脉损伤、会阴皮肤缺血坏死1例,阴唇及肛门外伤瘢痕挛缩畸形1例。皮瓣大小为13cm×6cm~15cm×7cm。 1.2应用解剖据解剖学资料[2]可知腹壁下动脉多数起于髂外动脉的前壁,少数起于股动脉,起始部外径为(2.6±0.4)mm。腹壁下动脉位于每侧腹直肌鞘的前面,排列较为整齐,内外侧两排,上下4~5排的血管束内侧支多从腹直肌鞘内1/3
3、穿出,且垂直穿过筋膜到达皮肤,管径较小,行程较短,供养腹直肌前面的皮肤,外侧支多从腹直肌鞘中1/3穿出,呈放射状斜行向外上方,经浅筋膜到皮下,供养腹前外侧皮肤,在这些皮穿支中,以脐旁穿支最粗,外径0.8~0.2mm,长7~12cm,且平行于肋骨,指向肩胛骨下角行走并与肋间动脉外侧皮支吻合,这是胸脐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腹壁下动脉分别与腹壁上动脉、腰动脉皮支、腹壁浅动脉及旋髂浅动脉吻合。腹壁下动脉多数有内外两条腹壁下静脉伴行,血管蒂的长度约为16cm。腹壁下动脉的供血范围:上至脐上6cm,下至脐下10cm,内至中线,外侧距脐14cm,外上方至腋中线。 1.3手术方法 1.3.1皮瓣设计采用D
4、oppler仪探查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的走向,以此为皮瓣轴线或以脐至肩胛下角的连线为轴线设计皮瓣,最高点为腋后线的第7肋,最低位不超过脐,见图1。 1.3.2皮瓣切取2先切开皮瓣的胸壁端至筋膜下层,由胸壁向腹壁将皮瓣掀起,直至见到脐旁大的皮穿支进入皮瓣。向脐分离到达腹直肌前鞘外缘,然后做下腹部切口。切开前鞘,于腹直肌中央纵行钝性分离,即可见腹壁下血管的走行,向上游离解剖血管蒂至脐平面,从脐旁穿支外侧切断前鞘,并沿外侧缘向下切开,保留前鞘1~2cm并连同一块肌袖切下,即形成以腹壁下血管为蒂的岛状胸脐皮瓣。本组供区均可直接闭合,应重点注意腹直肌前鞘的缝合,以防止造成切口疝。 2结果 本组11例
5、皮瓣全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外观满意,见图2~3。腹壁未发生切口疝。 图3胸脐皮瓣修复术后 略 3讨论 3.1手术适应证对于双侧腹股沟严重外伤,腹壁浅、旋髂浅血管已遭破坏,局部无条件设计皮瓣或行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时,均为胸脐岛状皮瓣的手术适应证,本组病例足以说明。 3.2胸脐皮瓣的优点(1)供区隐蔽,质地好,儿童皮瓣较薄,不显臃肿,外观好。在仰卧位进行手术,操作方便,解剖迅速、简便。(2)血管解剖位置恒定,管径粗,蒂长,便于旋转。(3)无需吻合血管,安全可靠,幼儿更佳。(4)皮瓣切取后供区的外观及功能无影响,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3.3注意事项(1)外伤性瘢痕挛缩肛门
6、狭窄行肛门成形术时,术前应常规进行肠道准备,术后短期禁食补液;(2)修复会阴部感染创面时,应彻底清创,反复冲洗,抗生素液湿敷;(3)皮瓣下放置引流,有利于皮瓣下的积血、炎性渗出液的引流;(4)术后留置气囊导尿管,防止尿液污染创面,导致皮瓣感染;(5)双膝外展位石膏固定2周。 【参考文献】 1TaylorGI.Theextendeddeepinferiorepigastricflap:aclinicaltechnique.PlasteReconstrSurg,1983,72(6):751. 2范启申,王世明,张尔坤,等.胸脐皮瓣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7,3:129.
7、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