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的悲剧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试论陶渊明的悲剧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ID:17475096

大小:4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02

试论陶渊明的悲剧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_第1页
试论陶渊明的悲剧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_第2页
试论陶渊明的悲剧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_第3页
试论陶渊明的悲剧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_第4页
试论陶渊明的悲剧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陶渊明的悲剧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陶渊明的悲剧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摘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富创造性的伟大作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田园诗歌的开创者。他的悲剧是社会的动荡、官场的腐败与和个人人格、理想之间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悲剧过程,必然导致陶渊明的情感的变化。“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为因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有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的陶渊明,只好借助于诗歌这种极富情感的表现方式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诗歌中,陶渊明通过对喜爱田园风光来表现对官场的厌恶,通过艰辛的劳动来表现不屈的性格,通过生活的艰辛贫困来表现坚守“君子固穷”的高节,通过对美好

2、社会的憧憬来表现自己的理想以及描写恬静安适生活表现归隐的情怀等。[关键词]:陶渊明悲剧根源体现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是晋朝最大的诗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富创造性的伟大文学作家。由于陶渊明的人格高洁,理想高远,而表现在诗歌中就是境界的开阔,风格的平和,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歌创作的先驱。正如苏东坡评论陶渊明的诗歌时说:“吾于诗人无所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可见,陶渊明在文坛上。因而,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贡献高、影响大,他的诗作

3、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1、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生活在东晋和刘宋之间。他的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都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员。他在《命子》诗中颂扬其曾祖“功遂辞归,临宠不忒”,赞美其父“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这样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祖世虽盛,但到了陶渊明出生时,家境衰落,加上父亲去世早,陶渊明从小过着比较贫苦的生活。尽管如此,陶渊明从小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正如他在《饮酒?其十六》中所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不

4、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使他想在政治上干一番事业。他在《杂诗》(其五)中写到:“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诗中就表明了他盼望14着像大鸟展翅高飞那样,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他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先后担任了江州祭酒(主管教化),荆州、江州刺史幕僚以及镇军参军和建威参军。在他四十一岁时,担任彭泽县令。上任后的第二十八天,郡

5、里督邮(督察官员)来彭泽县,陶渊明不愿意毕恭毕敬“束带”迎接,并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他在《归去来兮辞》所说的“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也可以说,自己的理想被黑暗的现实社会和官场污浊所“役”,自己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从此毅然辞官,归耕田园,直到病逝。从以上陶渊明的家庭生活和为官到隐居之路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发展历程。陶渊明由于从小读书,涉猎广

6、泛,不但受到在中国古代占主要地位的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当时盛极一时的道家的思想的影响。这正如他在《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中所说:“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为了“静念园林好”,“人间”都可以“辞”。一个“辞”字,道出道家思想在陶渊明思想中的优势地位。他那种随顺自然、执守个性、超然生死、忘怀得失、厌弃功名、鄙视官场、追求自由、乐于与大自然为伍的思想和行为都源于道家。如果从陶渊明整过思想发展过程来看,开始,儒家思想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因而积极出仕,体现出儒家

7、的精神。当看到社会黑暗和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斗争的时候,在无可奈何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自然寻求心灵上的另以条出路,那就是:而且这种思想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而又决绝。而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就思想本质来说,道家的“真”、“淳”是与社会的“伪”、“浊”相对抗的,为了自己的人格独立,选择弃官归隐。他在《感士不遇赋》中说过:“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这正好是他之所以“逃禄归耕”的诠释。辞去彭泽县令以后,他在乡间以隐即达三十二年,直至病逝对于陶渊明的这段漫长人生路,从儒家角度来看,陶渊明没有实现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略;从道家的角度看,他的归隐也只是实现了身理上的归隐,在心理上,他对政治的关心,对国计民生的热忱至老不衰。因此我认为他的归隐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他的人生始终是在曲折中挣扎,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种矛盾没有得到真正的调和,他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一生。142、陶渊明的悲剧总的来说是源于当时黑暗的社会和官场的腐败,其本质是社会黑暗与官场的腐败与陶渊明个人人格、美好理想之间矛盾冲突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