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青壮年高血脂与脂肪肝的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壮年高血脂与脂肪肝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青壮年脂肪肝与血脂、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20例进行健康体检,采用B超检查,常规探查肝脏,根据肝内回声增强及衰弱情况,肝内脉管减少及模糊程度,以及出肝面光带显示情况,肝脾肿大与否等多项指征对脂肪肝做出诊断及程度上的区分。结果①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②脂肪肝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35~75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与三酰甘油升高、肥胖、性别、年龄明显相关。【关键词】青壮年;脂肪肝;高血脂 脂肪肝是一种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是脂肪过剩在人体表现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2、脂肪肝的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脂肪肝若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控制,其并发症可给患者健康带来很大威胁。为了探讨人体血脂的含量与脂肪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本院体检中心健康查体520例进行血脂肝脏超声检查,并进行检查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8年6月来院体检中心健康查体的520例青壮年均为高、中级知识分子、其中男350例,占67.31%;女170例,占32.60%;年龄在35~60岁之间,平均37.6岁。 1.2方法 1.2.1受检者晨起空腹抽血,离心分离血清,用总胆固醇酶试剂盒测总胆固醇(正常2.8~6.0mmol/L);三酰甘油试剂盒测T
3、G(正常0.34~1.70mmol/L);肝素锰比浊法试剂盒测β-脂蛋白(正常2.6~5.7mmol/L);高血脂诊断标准:CH>6.0mmol/L,TG>1.7mmol/L,β-脂蛋白>5.7mmol/L。 1.2.2B超采用日本东芝Sal-38As线阵显像仪,探头频率为4.0Hz。常规探查肝脏,根据肝内回声增强及衰弱情况,肝内脉管减少及模糊程度,以及出肝面光带显示情况,肝脾肿大与否等多项指征对脂肪肝做出诊断及程度上的区分。超声诊断脂肪肝标准[1]:①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③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⑤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具备第①项及第②~④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第①项及第②~④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第①项及第②~④项中两项和第⑤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20例受检者,血脂异常282例(54.23%),男188例,女94例,男女高血脂检出率分别为53.71%(188/350)、55.29%(94/170),单项血脂增高为192例,两项血脂增高66例,三项血脂增高24例,分别占高血脂的6
5、8.00%,23.40%和8.51%。 经B超探查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74例,男52例,女22例,男女脂肪肝发生率分别为14.86%(52350)、12.04%2(22/170)。脂肪肝发生的年龄在35~60岁,平均37.6岁,其中轻度脂肪肝25例,中度脂肪肝9例,重度脂肪肝3例。高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对脂肪肝发生率的影响见表1、2。 3讨论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内含有约5%的脂肪(大多为三酰甘油),进出肝细胞的脂肪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胞浆内看不到脂滴,若胞浆内脂肪含量增多,出现脂滴,则称为肝脂肪变性[2]。组织学中脂肪变性肝细胞在50%以上称为脂肪肝[3]
6、。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原因很多,与药物、毒物的损伤,肝炎、等有关外,还与摄取脂类食物过多、蛋白质缺乏、肥胖、营养过度、等因素有关。主要由于细胞受损蛋白质合成减少、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体内蛋白少,导致进出肝细胞的脂肪得不到足够的蛋白结合运出肝细而存于肝细胞内。脂肪肝的病变过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4]。上述因素可造成体内不同程度的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脏过量蓄积,其结果又加重脂肪代谢紊乱。 资料显示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尤以中度以上脂肪肝明显;脂肪肝人群中女性平均年龄高于男性,显示女性脂肪肝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更年期雌激素产生减少,导致
7、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增加[5]。嗜酒是脂肪肝的首要因素[6],饮酒人群中男性居多,这也是男性脂肪肝高于女性的因素,因此控制饮酒对脂肪肝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结果分析表明,高血脂组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正常血脂组,在表2中可看出高血脂282例合并脂肪肝66例,其发生率为23.4%,正常血脂组238例合并脂肪肝8例,其发生率为3.36%,高血脂合并脂肪肝明显高于正常血脂组。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首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