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ID:17460657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1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_第1页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_第2页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_第3页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_第4页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内容提要:本文从“校本课程的概念及特点”、“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及“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探讨,目的是:一方面使自己在各方面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想呼吁广大同仁的积极参与,实现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及特点关键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各国为了抢占科技的至高点,加大了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素质教育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当代教育表现出一个新的特征“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

2、社会培养着新人”①这标志着教育改革应该,甚至已经走在了社会发展的前头。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一本国家通编教材,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新的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给全国课程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开设校本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补充和消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过于统一、过于宽泛、过于系统的不足和缺陷。在这种形势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将应运而生。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向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挑

3、战,必将引发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彻底改革。下文所谈的几个问题,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校本课程的概念及特点(一)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是指在保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根据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求,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为了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而开发的第三级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规划、自行设计的个性化课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

4、再加工,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周密的研究和科学的评估,并在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在本文中是就校本课程的第二层含义谈谈自己的认识。(二)校本课程的特点(1)校本课程应具有选择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他们无论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还是在兴趣、心理特征和人生经验等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可是,长期以来,由于课程的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许多学生感觉到课堂上教师

5、讲授的大多都很难引起自己的兴趣,而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课堂又触及不到,其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发展。因此,在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为了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教育应把考虑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放在课程改革的首位,多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给学生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2)校本课程应具有鲜

6、明的个性国家课程无法考虑和适应各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殊情境与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校所提供的课程,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学校环境的条件与特色、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以及社区的特色和资源,改进学校课程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学校由于办学资源、办学历史及人文地理环境等不同,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会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园文化。那么,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校本课程理应发挥起其重要作用。校本课程一方面应是学校独特的教育哲学、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办学目标的桥梁和手段。因此,校本课程既要服从于全国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又要服从于学校的办学目标,

7、校本课程应有利于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具有鲜明的个性。(3)校本课程应具有探究性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校本课程在内容的编写上应给学生思考留有较大的余地。建构主义教学论强调:“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允许被固定,因为,否则一个相应的具有知识内容的教学将不可能,但应留有较大的允许改变和补充的空间。”②这里所说的“空间”是指供学生探讨和思考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师生从不同角度去探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