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和通感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9卷第5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Vol.19No.51998年10月JournalofJiangxiInstituteofEducation(SocialSciences)Oct.1998生死问题,一直是文学作品反映和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人们通过对生与死的思考和探索,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诗人李贺通过忧病(人)李到畏死(鬼)再到求长生(仙)的心理演进与变化,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以及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与企盼,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李贺这贺种生命意识使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心灵感受和时空观念,以及与此有着密诗切联系的通感手法。本文拟讨论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与通感手法的关系,从
2、而认识它们对其诗歌风格的影响。歌一、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的生命意识一般说来包括浅层次的生存意识和深层次的生命价值意识。生前者表现为对个体生存的强烈渴望,后者则反映为对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钱钟书《谈艺录》中说得极为明白“:细玩昌谷集,含亻宅傺牢骚,时一抒泄而命外,尚有一作意,屡见不鲜。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可以说,李贺之诗作正是其对生命、人生进行思考、意探求的心灵轨迹与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与描绘,是诗人对生命的沉思录,也识是其苦闷而压抑的人生悲歌。李贺自小体弱多病,再加上聪慧敏感,使诗人具有一种特有的夭寿的强和烈预感,造成其沉重的心理压力与负担,也使其
3、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和损害。正因如此,才使得他念念不忘并多次在诗中提及自己的病“:自言汉剑将飞通去,何事还车载病身?”《(出城寄权璩杨敬之》)“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示弟》)“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伤心行》)与此相联系,诗人还多次提感及自己的未老先衰“: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手《(咏怀二首》)“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吴霜点归鬓,身余与蒲塘晚。”“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春归昌谷》“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法雨。”《(伤心行》)疾病缠身,沉疴难起,使之常感到生命就象“风吹盘上烛”一群样易于失去。年纪轻轻就头生白发,哪里会有南山之
4、寿?敏感的诗人由“早衰”自然地联想到死亡。这是由诗人独特的身世和现实处境所决定的。社会和疾病的双重打击对李贺来说无疑是残酷而致命的。应举遭毁,仕途受阻,使他深感到实现生命价值的渺茫;身体羸弱早衰,沉疴难起,使之请醒地意识到自己难终天年而生日无多。“日月飞逝于上,体貌日衰于下”,诗人仿佛已聆听到死神迫近的脚步声。“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他意识到自己就象那落山的夕阳即将沉没,直觉和理性都告诉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故自然地由忧病联想到死亡。疾病使之痛苦不堪,死亡更令其惶恐至极。在其总共241首诗作中,仅“老”字就出现了50多次“,死”字出现20多次,至于与此词义相同相近的词汇就更多了。此类用
5、字重复之多,使用频率之高,确实令人惊讶,但其苦心孤诣,却也昭然可见。他常由忧病联想到死亡,进而又由死亡联想到鬼域和冥界,鬼成为诗人心灵深处的潜意识,使得他在观察事物时都带上一种“鬼”的有色眼镜,动辄把有关事物和鬼联系起来。见到一块葛布,就联想到“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在南山中行走,见到的是“鬼灯如漆点松花”;遇到迎神赛社,更是“百年老号鸟成木魅,啸声碧火巢中起。”洪为法云:“贺惟畏死,不同于众,时复道及死,不能去怀。”既然人都不可避免一死,长生不老又绝无希望,于是便会转过头来想想死后的情形。周作人说“:‘死后如何’是神秘派诗人的领域。”那么,在李贺鬼诗描绘的鬼域或冥界中的鬼域
6、的生活是怎样的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怀才不遇的鬼魂,在愤愤不平地唱着鲍照的诗歌,诉说着自己怨恨与愤怒。冥界之中,同样是贤愚不分,是非颠倒,同样是怀才不遇,怨恨丛生。再看《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ﳎ。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生前不能与恋人成为眷属,死后不用说无物相赠心上人,连绾结同心的物体也难寻找,使得生前对死后世界的希望化为泡影。此刻,只有飘忽不定的鬼火和凄风苦雨伴随苏小小那孤独落寞的灵魂。爱之花终于凋·1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
7、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零在风雨之中。死亡世界也未能给她带来一丝安慰和快乐。人生本寂寞,死后复寂寞,这就不能不令人黯然伤神。我们从其鬼诗中既可感到诗人那种痛苦至极的生命情感体验,又会发现诗人对死亡世界的探求是以失望结束的,而这正好表明了诗人对生的留恋与追求。死是如此痛苦,鬼域世界又那样阴森恐怖,于是诗人便转向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