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

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

ID:17452792

大小:670.2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1

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_第1页
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_第2页
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_第3页
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_第4页
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7卷第3期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01.7No.32011年7月JournalofShenyangInstitute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s)Ju1.2011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李天道(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摘要:中国美学“韵味”范畴的生成与老子提出的“味无味”中的“无味”说的影响分不开。“韵味”范畴有一个逐步构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而其原初构成域就是老子所提出的“味无味”的命题。可以说,正由于此,所以作为审美效应与审美感染力之“韵味”范畴被解释为由多重审美意

2、义的有机合成,在整个审美创作独特风格与氛围中显示出来的审美境域与超越价值,这也正是中国式审美意境的永恒魅力所在。关键词:韵味;生成原点;味;无味;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中图分类号: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11)03-0310—07老子提出的“味无味”中的“无味”说与“无味”之致”“象外之象”“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味”对中国美学“韵味”范畴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是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具有诸多学理上的“韵味”范畴的生成原点。内在联系。可以说,正由于此,所以作为审美魅力与审在中国古代美

3、学的审美范畴中,“韵味”曾被广泛美感染力之“韵味”范畴被解释为由多重审美意义的地运用来评价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书法等各有机合成,在整个美学史上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种艺术部类的审美特征,是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域论与超越论价值,这也正是中国美学审美意境论的审美范畴。同时,“韵味”范畴有一个逐步构成、丰富永恒魅力所在。和发展的过程,而其原初生成就是老子所提出的“味无味”的命题。“无味”,就是无形迹可寻之“味”。在老子看来,甘、酸、辛、咸、苦,是有迹可辨(通过口)之从“味”这个审美范畴的原初义看,“昧”就是“美“五昧”(因此人

4、们可为这五昧分别命名)。他又说:味”,也就是“美”。在先秦,“美”的原初义是指味道的“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老子》十二章),美,亦即好吃。《说文》云:“美,甘也。从羊从大。”徐王弼注云:“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爽”铉在对此说加以解释后,又有一个补充,说:“羊大则就是败味。如《楚辞·招魂》云:“露鸡腥螨,厉而不爽美。”这就是说,古人觉得羊肉最好吃,特别是又肥又些。”王逸注云:“爽,败也。楚人谓羹败日爽。”《列子大的羊,因此,在造字时把“羊大”二字合而为一来表·仲尼》云:“耳将聋者,先闻蚋飞;口将爽者,先辨淄示

5、味道的甘美。同时,从古音也可以见出,在古代渑。”张湛注云:“爽,差也。”《广雅·释诂》云:“爽,败“味”就是“美”。从音韵学看,在古代与“美”同韵的也。”可见,“爽”原本就有损伤、伤败、败坏的意思。因还有“旨”。“旨”字从甘,在古代就是指美味。《诗·此老子所谓“五味令人口爽”,就是说,在老子看来,如小雅·甫田》云:“攮其左右,尝其旨否。”《诗·小雅·果“五味”,即各种美味一同吃在嘴里,就会让人的味鱼丽》云:“君子有酒,旨且多。”所谓“旨”都是味美的觉失灵,辨别不清究竟是什么味道了。对此,《淮南子意思。因为它与“美”的本义相同,“旨”

6、到后来亦可概·精神训》也说:“五味乱口,使口爽伤。”所以老子推括美的事物,如《诗·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崇一种“无味”之“味”,即把“无味”当成一种“味”,认邛有旨苕。中唐有甓,邛有旨鹃。”所谓“苕”与“鹃”都为最高最美的味乃是“无味”。这种“味”是超越感知是草名,“旨苕”与“旨鹃”,都是美草的意思。扬雄《太的。应该说,中国美学的“韵味”说则是以老子推崇的玄·居》云:“凡家不旨。”司马光注云:“旨,美也。”最“无味”之“味”为生成原点,与老子之后,美学史上关能表明“美”字的本义是指“美味”的,是“美”“味”二于“无味”之“味

7、”呈现的表述,如“余味曲苞”“韵外之字古音是相同的。《礼记·檀弓上》引孔子的话云:收稿日期:2011—03—16作者简介:李天道(1951一),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万方数据第3期李天道:中国关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3ll·“竹不成用,瓦不成味。”郑玄注云:“味当作沫(读作老子所谓的“道”“淡乎其无味”,是对其“视之不足见,昧,黑色光也)。”“味”“沫”相假借,可见读音相同。听之不足闻”特性的生动表述。在老子,音乐和美食,《白虎通义·礼乐》云:“西狄之乐日味。昧之为言,昧可以使过客止步,而

8、“道”则需要体会。“道”的语言表也”。可见,在古代,“昧”读“昧”。既然“美”“味”在述方式是恬淡而“无味”,察看它却不足以看见,聆听古时声韵相同,那么它们自然也就是同音字,本义相它却不足以听见,使用它却无法穷尽它,为平常的感官同。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