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D:17447646

大小:26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31

【语文】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语文】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语文】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语文】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语文】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敬畏伦理与社会和谐在中国,“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

2、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的。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

3、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14,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

4、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正是人类明智的“狂性自歇”才使得敬畏伦理的智慧之光普照大地,人类也才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

5、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人们在它的约束下有所为或有所不为。B.敬畏伦理是在人类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自然、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产物。C.敬畏感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中,它不是

6、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D.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143.下列关于人类要有“敬畏伦理”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畏伦理”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也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B.“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C.当今时代,一些人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这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D.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人们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二、古代诗文阅读(

7、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2分)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注]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不如伐吴。伐吴不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