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

ID:17434595

大小:3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31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_第1页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_第2页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_第3页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_第4页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加大了对语言衔接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难度较大,考生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其实,同学们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只要抓住了关键,往往可以化难为易,轻松解题。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解题方法,供同学们答题时参考。  一、抓句号  一个语段往往有许多句子组成,在围绕语段中心思考的前提下,每一个句子都会有它的陈述对象(也就是主语)。根据这个特点,在解答语言衔接试题时,只要我们抓住句号,将语段的每一个句子区分出来,然后再做题,就可以化难为易。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

2、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示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在解答这道题时,先要抓住句号,以句为单位将该语段分解。这个语段可以拆分为两个句子:第一句介绍的对象是“古村落”,后面是四个待填的分句;第二句中前面是两个待填的

3、分句。第二句中待填的第一个分句是整个第二句的起始句,肯定有它的陈述对象(也就是主语)。而答案提供的选项只有④有陈述对象“它们”9,因此可以肯定第二个句子的第一个分句是④。①句表转折,根据句意它应排在④的后面。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答案为C。  二、抓陈述对象,考虑话题叙述一致性因素  一个语段往往有一个陈述对象,整个语段中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个陈述对象来展开的。抓住语段的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轻松解题。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

4、跳时失误,张丹重重的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____,____,_____。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裁判,最终赢得了一枚银牌。  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②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面上继续比赛  ④冰面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这个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张丹、张昊。该语段赞扬张丹在受伤的情况下坚持与张昊一起完成比赛的勇敢精神。因此,解答时要紧紧抓住这个陈述中心。

5、这个语段被分解后可以分为三个句子。第一句话的陈述对象是“张丹、张昊”,第三句话的陈述对象是“他们”,也就是“张丹、张昊”。这样由备选分句组成的第二句的陈述对象也应该是“张丹、张昊”。搞清这些,我们判断选择的方向也就明确了。①句以“所有人”为陈述对象,应予排除。②句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它只能做下一句的状语。③句以“张丹、张昊”为陈述对象,可以认定。④句以“冰上”为核心,应予排除。⑤句以“两人”即“张丹、张昊”为陈述对象,可以认定。⑥句以“动作”9为陈述对象,应予排除。这样,我们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原则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答案为C。  三、抓词语呼应和句子的前后勾连  一个语段中句与句

6、之间肯定是前后呼应、相承紧密的。抓住语段的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解题。    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16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__________。  我们不妨先从第④选项入手。第④项“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中“文字”、“情怀”两词肯定是

7、呼应上面含有诗文的②⑤两项。在②⑤两个选项中,第②选项中“亦有”二字说明②项较⑤项又进了一步,据此可排定⑤②④。第①项“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中“诗文”二字,说明下面和①句相承的是含有诗文的⑤②,故①应放在⑤②④之前。正因为“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才会“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因此③应放在①的前面。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排出这道题的序号是③①⑤②④。  四、抓句式照应  有些高考试题,句式非常整齐(或对偶或排比),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一定要紧紧抓住。  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