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34236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31
《《客体关系》中德精神分析系列课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客体关系》中德精神分析系列课笔记《客体关系》中德精神分析系列课笔记发表于2010-12-49:43:44主讲人:李鼎智核心提示:精神分析分为三大块: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自体心理学很大程度上从温尼科特等人的理论中发展而来。经典理论强调驱力,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关系。客体关系理论确实非常实用。1、精神分析分为三大块: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2、经典理论强调驱力,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关系。3、客体关系理论确实非常实用,有时比驱力理论好用多了。但理论发展时间不长,才几十年,是不太成熟的
2、理论。有些现象无法用客体关系理论解释。但驱力理论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已有100多年,有很多精辟的地方,不要否认它。客体关系理论更强调前俄底普斯期,强调关系。人是哺乳动物里生存能力最弱的,特别是刚出生的时候。生存下来靠的就是关系,和抚养人的关系。在客体关系理念中,客体这个概念,就是指除了主体以外的所有东西(主要指人)。过渡客体可以是物,但它是有条件的。关系可能是内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和弗洛伊德关于客体的概念有区别)。如,我做事的时候,内心总有另一个声音。关系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本质上基于与他人的互动。认
3、为客体是人。而弗洛伊德认为,性驱力是人发展的基本动力。认为客体是原欲的目标。所谓动力,就是那些冲突、不适应、焦虑。客体关系理论暂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总结归纳。所以相比理论,更重要的是临床实践。马无名说,精神分析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4、经典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都是因果决定论,都在归因。经典:强调本能,研究固着、退行,因为内驱力紧张、所以投注到客体、最后释放、消失、否则聚集、固着客体关系:强调关系,研究缺失、建构、成长环境、早年亲子关系5、客体关系理论家费尔贝恩说,没有本我,人最重要的自我,自我是与生俱来的,
4、力比多是自我的一个功能。(他将本能终极原因替换了)6、客体关系理论寻求客体的指向作用。否认弗提出的死本能(克莱因除外),认为死本能其实是对挫折的反应,表现出的焦虑、敌意。7、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攻击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防御,是对某一病态情境的响应或反应,受到挫折后的反应,他们更关注人格结构的形成,外显出来就是严重的关系困扰。重复过去早年的关系模式。如,自杀是种攻击性行为,没法对外攻击,只有对内攻击,对自己,是极度受挫后的反应。8、母子关系(广义的母子,指第一抚养人和孩子的关系,可以是爸爸或其它抚养人),决定
5、了自我对客体世界的完整印象。决定了与人交往的模式和剧本。如果这个关系不好,婴儿的自我可能扭曲,不完整。可能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发展出不良的人际关系。9、婴儿一定会和周围人有互动,如游戏,这是最早的客体关系。如,有人看到领导就怕,这时领导就好像他的父母,他就好像领导的孩子,重现着小时的关系模式。10、客体是个体愿望或行为所指向的人,一个被投注情感能量的人物。(包含着爱和恨,爱恨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如,父亲干扰我太多,我恨他,为什么会恨?为什么会难受,因为恨的同时还有爱,还有内疚,所以有内心冲突。如果没有爱,就不
6、会难受。11、表象:人如何有或会有一个客体。人内心是如何呈现一个客体的。12、自体表象:自己体验到的自己心理表达。带有情绪情感能量。13、人出生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饿了,妈给奶吃的,就觉得妈是好妈,我是有人爱的好孩子(情绪高兴);饿了,妈没给奶吃,就觉得妈是坏妈,我是没人爱的坏孩子。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本质。逐渐这个好妈,会内化为内在的好客体,自己内化为好自体。14、结构:种种组织良好且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功能。观察者只能从其行为或内在经验中所呈现的来认识。如,一个单位里有上下级别之分,有时直接
7、看得出来,有人高,有人低,有时直接看不出来,但可以通过那两人之间互动感受到。精神分析感兴趣的是种种心理表象的内在世界。只有当事人能反省并谈论他或她的感受及关系,治疗师才得以获得有关该人内在客体关系的种种资料。通过治疗室里正在发生的事情,通过来访者呈现的内在主体-客体关系,及心里印象对待现实人的方式,逐渐达成领悟、修通。15、弗洛伊德说,人的本能是性,先于客体存在,驱力基本决定了关系的质量。克莱因说,婴儿与客体的交流是通过幻想达成的。费尔贝恩说,驱力是关系的驱力。16、关系心理结构的本性和形成。弗洛伊德认为,
8、本我,自我,超我,都是感觉到的,而不是看到的。是稳定,一致的。这影响到人的行为,如果不做心理治疗,将保持终生。弗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注重处理对待驱力时的防御。弗认为,观察者无法看到内在结构,那只是假设。客体关系理论反对弗的说法,强调个体与外在人物,特别是重要关系人物之间的互动,受重要人物的重要影响。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的性格可能随外在关系而改变。(这又让我们看到的希望。)更注重关系的内化作用。注重处理关系过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