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依达拉奉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ID:17433974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依达拉奉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1页
依达拉奉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依达拉奉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依达拉奉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作者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对本院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1]合用醒脑静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选择发病在1周内,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全部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类型分为心源性、脑血栓形成、少数为腔隙性脑梗死。采用同期住院患者86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

2、疗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48~87岁,平均(64.2±10.45)岁。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0例,语言障碍35例,肢瘫/感觉障碍4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9~82岁,平均(63.5±11.6)岁。其中不同程度意识障碍8例,语言障碍31例,肢瘫/感觉障碍3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与体征,过去史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已排除脑出血、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及精神疾病。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

3、mg溶于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醒脑静30ml溶于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两药合用,共2周。对照组使用川芎嗪,阿司匹林,银杏达莫等常用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药物,2周为1个疗程。抗高血压,抗感染及降脂等药物使用两组相同。治疗组脱水、降低颅内压使用甘油果糖和呋塞米(glycerolandfurosamide),禁用甘露醇及其他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大剂量维生素C等。  1.3疗效评定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评定,分为基本治愈:神经功

4、能缺损评分减少91%以上;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者。基本治愈+显著进步为总显效。治疗前、后,第7、14天检查血、尿常规、凝血酶谱、肝、肾功能,观察两药的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处理2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  2结果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轻度血

5、白细胞减少4例,尿素氮轻度上升2例(7.6mmol/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轻度上升3例(55U/L);对照组血尿素氮轻度上升3例,皮下出血2例。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1周内消失,未予特殊处理。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死、致残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内由于条件和多种因素的限制,脑缺血急性期梗死区从缺血中心区逐渐向周边半暗带扩展,但其神经功能障碍并不说明缺血区神经元细胞的不可逆死亡,缺血半暗带为可逆性损坏,但脑细胞具备短暂的生存能力,若血液能得到迅速的恢复,神经元细胞功能也

6、随之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在有效治疗时间窗3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仍为少数,尤其在基层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多错过了溶栓复流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处理6h至7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选用何药是医师所面临的问题。本组患者观察表明,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使用依达拉奉合用醒脑静治疗,与常规药物对照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及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依达拉奉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率,可较快地在脑内达到有效浓度,国内已有较多的治

7、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报道。醒脑静是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实验已证实其能通过抑制血管通透性来改善脑细胞的水、电解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缺氧能力,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使神经细胞的损害减轻,同时具有抗氧化及氧化自由基作用而降低氧自由基[3],因此,依达拉奉与醒脑静合用增强了脑缺血后自由基清除,作用互补,可能在多种途径中对脑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依达拉奉、脑醒静不影响血液凝固,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出血时间,不影响肝、肾功能,临床上应用是安全的。由于本组观察例数尚少,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  1顾学兰,丁

8、新生,狄晴,等.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2):113.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