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32900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31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2013年下期高一中考试题语文一、基础知识(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盗跖(zhí)提(tí)防症(zhēng)候半身不遂(suí)B.罪愆(qiān)自诩(xǔ)伺(sì)候自怨自艾(ài)C.佣(yōng)金剔(tì)除斡(wò)旋既往不咎(jiū)D.吮(shǔn)吸横(hèng)财罗绮(qǐ)舐(shì)犊情深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李书记的精彩发言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入思考,大家因此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B.人们只看到了这位
2、莘莘学子考入全国知名学府时的风光,又有谁知道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呢?C.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D.地质勘探队员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生在五华,长在五华,竹马舞对我并不陌生。B.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C.高三复习有三忌:一忌题海战术,二忌查漏补缺,三忌好高骛远。D.年轻时什么都可以拒绝,就是不可以拒绝学习,就象一棵树苗,如果
3、在生长阶段拒绝吸收养分而错过了生长期,未来的这棵树就永远在其他树的遮蔽下。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诗中悲凉的意味。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⑤今天,作为编者,我们如果学着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A④①⑤③②B③④②⑤①C①③⑤④②D④①③⑤②二、本大题7小题,共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6
4、分)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
5、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秦王使王龁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8君遂称病笃。于是免武
6、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起迁为武安君迁:升迁 B、且诸侯救日至 且:而且;况且C、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 怨:埋怨 D、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 乃:于是6、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白起“善用兵
7、”的一组是()(3分) ①白起攻魏,虏三晋将 ②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 ③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 ④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⑤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⑥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昭王四十八年,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苏代凭借巧妙的外交辞令说服了秦国丞相应侯,解除了韩、赵两国灭亡的危机。 B、秦王派王龁率
8、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打算让武安君赴任,武安君不肯;于是再派应侯去请他,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不肯赴任。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刻画了白起杰出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其嗜杀成性的性格缺陷,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