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外瘘16例诊治分析.doc

十二指肠外瘘16例诊治分析.doc

ID:17430123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十二指肠外瘘16例诊治分析.doc_第1页
十二指肠外瘘16例诊治分析.doc_第2页
十二指肠外瘘16例诊治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十二指肠外瘘16例诊治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十二指肠外瘘16例诊治分析【关键词】十二指肠外瘘诊治分析十二指肠外瘘属高位、高流量瘘,70%~90%是医源性的。随着静脉营养、广谱抗生素以及生长抑素等的应用,特别是营养支持技术的改进,目前十二指肠外瘘的治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下降至20%左右[1]。本次研究对16例十二指肠外瘘病人进行个体化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3月至2008年12月诸暨市人民医院外科收住16例十二指肠外瘘病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31~86岁,平均(65.76±5.36)岁

2、。十二指肠外瘘原因:十二指肠外伤5例(其中1例为刀刺伤,行单纯十二指肠修补术;另4例为十二指肠闭合性损伤,3例行单纯十二指肠修补术,1例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Y吻合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端瘘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瘘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误伤十二指肠2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修补术后1例;良性胆道狭窄行胆道探查术瘘1例;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致十二指肠瘘1例,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肠外瘘发生于初次手术后3~12d,平均(7.65±3.68)d。全部病人均自腹腔引流管流出淡黄色胆汁样液体,测定引流液淀粉酶为5

3、000~12500u/ml,平均(7600.50±255.45)u/ml,口服美蓝后自腹腔引流管流出,并进一步经泛影葡胺造影显示瘘道与十二指肠肠腔相通。24h瘘量>1000ml7例,其余为500~1000ml。  1.2 个体化治疗原则与方法 本组16例病人因初次手术均放置了腹腔引流管,十二指肠外瘘发生时,引流管通畅,腹膜炎症不明显,故均给予持续有效低负压吸引、静脉营养、广谱抗生素以及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治疗。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肠外与肠内营养治疗。早期以肠外营养为主,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结合病

4、人腹腔引流液的质与量的变化,维持好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内营养从小剂量(20ml/h)开始,根据病人耐受情况,逐步增加,以营养泵(Folcare-800)24h均匀输入。7例在X线透视下插管,先将猪尾巴导管(内置导丝)插至胃腔,注射泛影葡胺造影,明确瘘口及吻合口情况,将导丝插至相应位置(空肠上段),然后将之置换为营养管;9例已在术中置入空肠造瘘或鼻空肠营养管。所有病人均作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配方:①非蛋白热卡为25kcal·kg-1·d-1,其中糖脂比例为1∶1,予中长链脂肪乳;②氮量为0.25g·k

5、g-1·d-1,非蛋白热卡:氮量=100~150∶1。肠功能有部分恢复,置入营养管后,加用肠内营养并逐步替代肠外营养,采用短肽制剂,每100ml含蛋白质3.8g,脂肪3.4g,糖类13.8g,能量100kcal,渗透压250mosm/L。本组病人均静脉微泵使用生长抑素(思他宁,瑞士雪兰诺药厂生产)。  2 结果3  15例病人经营养支持治疗后瘘口自行闭合,痊愈出院。治愈时间从十二指肠外瘘诊断明确当天起,至无引流液流出日为止(确保引流管通畅,并且腹部B超未发现腹腔积液),为21~65d,平均(42.50±

6、9.72)d。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病人在营养支持后10d,主要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数均比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7、6.54、7.35、7.61,P均<0.05)。  3讨论  3.1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的优点早年因肠外瘘死亡的病人中,48%是死于营养不良,原因包括:消化液大量丢失(内含较多的营养物质和电解质);长时间禁食及肠外营养,可致病人出现医源性饥饿综合征,表现为肠蠕动减慢

7、,肠黏膜萎缩,肠腔内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明显减少,引起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2];手术创伤、腹膜炎或其它部位的感染,使病人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亢进。十二指肠外瘘多为高流量瘘(本次研究7例在1000ml/d以上),后果更为严重。因此,营养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肠内营养有极大的优越性,包括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肠蠕动、增加肝血流等。当前临床营养支持途径的原则是:“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完全应用时,应用它[3]”。本次研究在实施术后肠内营养时,先选择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50ml,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有利于吸

8、收,既为肠道提供营养素,又不加重肠道负担,减少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从而使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4]。在早期,病人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单纯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机体能量需求,需予肠外营养补充。此时肠内营养目的以保护肠屏障通道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为主,只要有正常量的1/5,即可起到上述作用。肠外与肠内营养相结合的方法,耐受性好,使营养液能充分利用,促进机体合成代谢,扭转负氮平衡,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瘘的自愈[5]。  3.2建立合适的肠内营养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