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29852
大小:1.39 M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康德的_崇高_与孟子的_大_的美学范畴比较_超越与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史哲大众文艺康德的“崇高”与孟子的“大”的美学范畴比较——超越与回归12古屿鑫宋妍霖(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康德的“崇高”和孟子的“大”是一对长期以来由于表现形态相似而易于被人们混为一谈的美学范畴,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个范畴产生的思想渊源、内涵以及美学意义的梳理,以期比较出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中西方不同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关键词】崇高大美学范畴3(348页)美学范畴是理论思维的结晶和支点,其研究对于美学这一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说明要成为“大成立时间较短的学科来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
2、内目前的整个丈夫”就必须经历磨练,而人在和外界环境对抗的这样一个过程美学研究体系、架构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所以研究中国美其实和康德的崇高理论有一致的地方。学范畴的合法性问题便凸现出来。笔者的基本态度是:应当在承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人格崇高的哲学认中西文化异质的基础上和西方美学进行交流、对话,这样才能家,所以“大”这一范畴兼具伦理和审美双重意义。其伦理价值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美学自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和时代特色。正基于在于“大”的范畴是建立于“善”的基础上而言,其美学价值在此,本文选取了一对长期以来由于表现形态相似而易于被人
3、们混于“大”是通过具象的“气”得以呈现,此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为一谈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范畴——康德的“崇高”和孟子的地之间,充分展示出生命力的进取和勃发。“大”,通过对这对美学范畴的比较以期揭示出中西方不同的审三、“崇高”与“大”的汇通之处美理想和价值取向。(一)以善为美:“崇高”和“大”这一对美学范畴是康一、康德的“崇高”德和孟子这两位哲学家基于构建其道德哲学的需要而提出的。康“sublime”:有壮丽、雄伟、庄严、极端等意义。从德的哲学主要问题是批判性地研究“人的能力”的问题。《判断词源上看“sub-”作为前缀有“在下”和“垂直”之
4、义,力批判》是连接前两个批判的桥梁,以知性来沟通感性和理性。“sublime”具有的极端之义或许可以反映出西方以二元对立为所以康德的“崇高”范畴需要通过把握审美判断力在三大批判认知方式的理性精神。现在国内学者普遍采用“崇高”的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理解其价值,由此道德这一维度自然就引入在西方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的是郎吉弩斯,他主要是从修到对“崇高”的分析中来。孟子主要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孔子3(131页)辞学的角度来分析崇高。将崇高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提出来说:“为仁由己”,可见孔子而力图用“人自身”来说明的是博克,他认为崇高的本质是痛
5、感向快感的转化。康德继承了“人”。可以说是孟子的“四端”说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确英国经验主义的崇高观,从理性的角度融合了先验论的体系,把立起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精神,而“大”这一范畴正是在孟子的先优美与崇高都列入审美判断力的范畴加以论述。认为它们在形式验道德心性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康德的“崇高”和孟子的1(83上都以快与不快作为情感判断的宾语,具有“普遍有效性”“大”都是以道德理性为主要内容的审美范畴。页)1(86页)。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二)对主体心灵的重视:“崇高的本质完全在心灵之内”4(279页)前者
6、指体积大,这种大不能用计算方式和逻辑推论,只能从单纯,康德的崇高理论是根据人的自由意志建构起来的。康德的直观中把握对象的整体;后者是指能够引起恐怖的对象在鉴赏把人的自律性视为崇高的内在根据,他关注主体性人格力量的自1(101页)过程中从我们内心激起的“另一种类的抵抗力”。我肯定和自我推崇。这种高扬人性的崇高理论在其整个美学体系崇高既是客观世界存在的现象,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显中是一个重要的构成,地位十分显著。与之相对应的是孟子的现。当崇高使人的精神得到振奋后,人能从心理上克服巨大的对“大”这一美学范畴,它体现出春秋以降的儒家文化以强调
7、内在象对其造成的压抑、困难和痛苦,与之抗争,从而显示出人的本的道德心性的基本特点。孟子以“四端”说建构起其先验的人性质力量的卓越和高超。在崇高的鉴赏过程中,人的生命力得到提本善论,注重个体的道德反省,以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为人生理升。想将眼光始终投注于现实性的伦理规范。所以,康德的“崇高”二、孟子的“大”和孟子的“大”都体现出对主体心灵的重视,然而康德的“崇“大”,从字源上来看:“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高”理论侧重于形上层面的对人的道德自主能力的探究,而孟子2(213页)的“大”的范畴体现出道德理性实践层面的实际展开。凡大之属皆从大
8、”,故大与人相通,或者讲,大在最初使用时就具有属人性的层面。与之相关的:“天,颠也。至高无(三)共同美感:“崇高”和“大”在康德和孟子那里都2(7页)属于广义的“美”。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力是一种具有普遍有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