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

畜禽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

ID:17424574

大小:5.95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8-31

畜禽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_第1页
畜禽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_第2页
畜禽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_第3页
畜禽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_第4页
畜禽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畜禽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动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一.鼻鼻中隔6-1呼吸器官的构造鼻鼻旁窦: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马)等。减轻头重鼻腔鼻孔鼻前庭:有鼻毛固有鼻腔左鼻腔右鼻腔上鼻甲下鼻甲上鼻道-通嗅区中鼻道-通鼻旁窦下鼻道-经鼻后孔通咽鼻中隔两侧与鼻甲骨之间为总鼻道。温暖和湿润空气共鸣各种动物鼻的特点鼻孔大,鼻翼灵活鼻前庭背侧皮下有鼻憩室或鼻盲囊马在鼻前庭的外侧有鼻泪管口牛和猪的鼻孔小,鼻翼不灵活牛、羊、猪和犬无鼻憩室其他二.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一)咽见消化系统。(二)喉位置-构造-功能-气体

2、通道发声器下颌间隙后部软骨-------肌肉:横纹肌--呼吸、发声、吞咽韧带粘膜喉腔环状软骨甲状软骨会厌软骨两枚勺状软骨楔状软骨(犬)声韧带声带褶声门裂声门前后(三)气管和支气管气管由50~60个借助结缔组织联接起来的软骨环构成。每个环的背侧不完全闭合,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联接.气管位于颈椎腹侧,入胸前口以后,分成左、右两个支气管,分别进入同侧肺内。牛、羊和猪,在气管分支为两个支气管之前,还在气管的右侧壁上分出一个右上支气管,到右肺尖叶。支气管入肺后再行多次分支形成支气管树。组织结构(一)粘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无粘膜肌层。(二)粘膜下层:有大量气管腺。(三)外膜:由C形透

3、明软骨环与纤维连接成气管支架。三.肺(一)肺的位置、外形和分叶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健康家畜的肺为粉红色,柔软而富有弹性。3个面3个缘肋面膈面纵隔面--肺门--肺根背缘--钝而圆腹缘--心包外后缘心切迹叶间切迹尖叶心叶隔膈副叶-右马肺分叶不明显,在心切迹以前的部分叫前叶(又称尖叶),以后的部分叫后叶(又称心膈叶)。右肺有一副叶,位于后叶的内侧,纵隔和后腔静脉之间。牛、羊的肺分叶明显,左肺分前叶、中叶(又称心叶)和后叶(又称膈叶)。右肺前叶又分为前部和后部,有副叶。猪肺分叶明显,左、右肺均分为前、中、后叶,右肺有副叶。犬肺分叶与猪的相同。(二)组

4、织结构1.一般结构(1)被膜:肺胸膜。(2)实质:为锥形肺小叶。2.组织学结构导管部小支气管细支气管支气管树终末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肺泡管肺泡呼吸部肺泡囊支气管气管假复层单柱软骨环消失平滑肌增多杯状细胞、隔细胞(1)导管部①小支气管:粘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过渡到单层柱状纤毛上皮。②细支气管腺体和软骨片消失,上皮为单层柱状纤毛上皮。③终末细支气管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2)呼吸部:①呼吸性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由单层立方移行为扁平细胞②肺泡管周围有很多肺泡囊和肺泡开口,上皮为③肺泡囊由几个肺泡共同开口而成。④肺泡④肺泡半球形,凹面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凸面与相邻肺泡形成

5、肺泡隔。肺泡上皮细胞有二种:①Ⅰ型细胞或扁平细胞:参与气体交换。②Ⅱ型细胞或分泌细胞:圆形或立方形,突入肺泡腔内。能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肺泡孔:相邻的肺泡间有小孔相通。肺泡隔:由相邻的肺泡壁形成,其中有隔细胞,该细胞穿过肺泡隔进入肺泡腔,吞噬细菌和尘埃颗粒后叫尘细胞。气-血屏障或呼吸膜。包括:表面活性物质肺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基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血管内皮细胞6-2呼吸生理一、呼吸运动: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一)吸气和呼气的发生1、吸气过程的发生:平静呼吸时,主要的吸气肌群是肋间外肌和隔肌。2、呼气过程的发生:平和呼吸时,呼气动作是被动的。当动

6、物用力呼气时,除了吸气肌群的舒张外,还有呼气肌群的参与,即肋间内肌和腹部肌群。(二)胸内负压及其意义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过程,胸内压始终是低于大气压,因此,通常将胸内压称为胸内负压。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保证呼吸时肺泡的张缩。②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负压作用于心脏和腔静脉,可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③有利于逆呕。(三)呼吸式、呼吸频率和呼吸音1.呼吸式: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正常家畜)2.呼吸频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称为呼吸频率。3.呼吸音:肺泡音、支气管音、支气管肺泡音二.气体交换气体的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O2和CO2的交

7、换。(1)气体交换的动力(2)气体交换过程(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呼吸膜的通透性及面积2、通气/血流比值三.气体运输氧的运输:主要是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形式运输,约占98%;而溶解的甚微,仅约占2%。(2)二氧化碳的运输 也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运输。血浆中溶解的CO2量7%,主要是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23%)和碳酸氢盐(70%)的化学结合形式运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