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

ID:17424004

大小:27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31

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_第1页
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_第2页
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_第3页
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_第4页
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学生能判断自然灾害2.通过例子,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重点:1.自然灾害的定义2.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定义教学方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

2、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属性被破坏后情况矿产资源等非可再生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水资源可再生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 大气资源可再生生

3、物资源可再生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一个物种灭绝后,就永远消失而不会再生土地资源可再生一旦受灾,将导致森林被毁、土壤破坏、草地退化等环境问题。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时:2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通过举例,能掌握不同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

4、带的分布教学重点:不同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特点教学难点:不同自然灾害的成因教学方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①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广阔的暖洋面,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C.地转参数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5、,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例题2](2006年高考北京卷)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日界

6、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DA.35°        B.25°        C.20°      D.15°(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D A.①          B.②           C.③       D.④(3)图示四个区域中  A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2.干旱(1)干旱和和旱灾   (2)旱灾的特点:3.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

7、秋到初春季节。(2)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3)寒潮的危害(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2)构造地震示意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

8、距离为震源深度。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震级与烈度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