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03224
大小:212.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30
《中药药理学概论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药理学概论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TCM)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人体、动物体、微生物体。中药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1、基础药理学: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以生物体为实验材料,以药物产生药效的过程与机理及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过程为研究目的一门学科。2、毒理学:毒理学是从医学角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作用机
2、理的科学。也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3、临床药理学: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学科。中药药理学属于基础药理学药理学研究内容一、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中药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ofTCM)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ofTCM)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中药机体药理作用及机理、物质基础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中药药效学与中药药动学的关系二、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以科学实验为基础,
3、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中药及其制剂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实验对象:中药原料药及其各种制剂实验形式:体内(Invivo)、体外(Invitro)实验材料:生物有机体{实验整体动物、离体器官、组织、细胞、微生物等}结果判断:外表形态、症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等三、学科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4.研发新药。承担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促进中西医
4、结合。同时也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中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一、古人对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的探索“神农尝百草”始于四千年前,是对中药药理的初步实践。“法象药理”模式,始于宋,盛于清,宋徵宗赵佶《圣济经》卷五,取名“药理篇”提出:“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物物妙理,可得而推”。二、中西医药学发展和转归1.医学公元前4—3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文集与中国黄帝内经几乎同时问世。公元二世纪西医向地中海沿岸转移,在古罗马开花结果。而中医在黄河流域已有长足发展
5、。公元七世纪我国中医药学达到相当成熟程度,政府颁布了第一部药典《唐、新修本草》。公元十六世纪李时珍完成了著名的《本草纲目》。公元十七世纪西医新理论的创立与新技术的应用。2.药学1804年德国药师Sertuner从阿片中提取吗啡。1909年Ehrich合成了砷矾纳明治疗梅毒。1935年Domek发现了磺胺的抗菌作用。1940年英国Florey在Fleming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青霉素,使药学得到飞速发展。而中医药学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后漫长的300年中,几乎无大的进展。3.现代中药药理学发展三个时期:20世纪20~40年代:1923
6、年陈克恢对麻黄的研究。50~80年代:筛选治疗多发病,常见病药物,结合中医理论与治疗法则研究,为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90年代后:单味中药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复方的多效性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概念。1982年王筠默教授编写了第一本中药药理学教科书。正式列入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专业课和中医专业的基础课。1989年开办中药药理专业和随后的硕士、博士点,大大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十八反、十九畏、有毒、无毒等。其核心是四气五味。第一节中药四气(四性)的现代研究“四
7、性”指寒、热、温、凉(寒>凉,热>温)性质相同,程度不同。四性的现代研究,主要从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能量代谢)功能等影响进行研究。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温热药可使寒证动物中枢兴奋性增强,痛阈和惊厥阈降低。脑内NA、DA升高,5-HT降低,如附子、干姜、肉桂。寒凉药则相反。2.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温热(助阳)药可使寒症、阳虚患者低下的交感-肾上腺功能活动恢复正常,通过催化多巴胺β羟化酶(DBH)活性,促进儿茶酚胺(CA)生成,提高交感神经-β受体-cAMP;降低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使cAMP
8、/cGMP比值恢复正常。如附子、干姜、肉桂。寒凉(滋阴)药则相反。3.对内分泌系统影响温热性的补阳和补气药,人参、鹿茸等。甲状腺轴:促进甲状腺素↑,T3、T4↑丘脑-垂体-胸腺轴:增强胸腺功能(免疫)↑肾上腺皮质轴:ACTH↑1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