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颞侧入路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颞侧入路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作者:樊有集梅红云杨萍张继旭吴燕芹【摘要】颞侧入路植入人工晶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只要条件允许均应提倡颞侧切口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关键词】颞侧入路非颞侧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00.5~2006.8经颞侧切口入路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病例共613眼,其中: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186眼;超声乳化+硬性人工晶体104眼;非乳化小切口+硬性人工晶体133眼;ECCE+人工晶体122眼;二期植入人工晶体68眼。术
2、前视力低于4.3的600眼,4.3~4.6的13眼。老年性白内障309眼;并发性白内障63眼;外伤性白内障50眼;先天性白内障23眼。男性340眼,女性273眼,年龄最小5岁,最大94岁。合并糖尿病者69眼;合并心肝肺肾疾病者54眼。1.2手术方法(右眼为例)①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角膜刀作角膜缘3mm半层切口,用隧道刀由此向前房做角膜隧道切口,前房注透明质酸钠,连速环行撕囊,水力分层,超声乳化晶体核和核周皮质,I/A抽吸干净残余皮质,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用推注器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或者用3.2
3、mm扩大刀扩大切口,用折叠器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或者扩大切口至6mm,囊袋内植入5.5mm硬性人工晶体,I/A注吸干净粘弹物质并缩瞳。②非乳化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距颞侧角膜缘2mm做6mm眉弓形巩膜半层切口,用隧道刀由此向前房做隧道切口,深3mm时改用3.2mm穿刺刀刺入前房,前房注透明质酸钠,连速环行撕囊,水力浮核,充分分离皮质和核,颞上做1.5mm辅助切口,扩大隧道切口约6~7mm,用注水圈匙脱出法娩核,用SSB液I/A注吸干净皮质,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囊袋内植入5.5mm硬性人工晶体,I
4、/A注吸干净粘弹物质并缩瞳。③ECCE+IOL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角膜缘预置切口范围10:00~7:00,长大约10mm,9点方位前房穿刺,前房注透明质酸钠,连速环行撕囊,水力浮核,扩大切口约10mm,压迫法娩核,切口用10-0单丝尼龙线作间断放射状缝合3~7针,SSB液注吸皮质干净,前房注入粘弹剂,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I/A注吸干净粘弹物质并缩瞳,线结埋藏。各术式均给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5万单位,地塞米松2.5mg,抗菌眼膏涂结膜囊,无菌敷料包封。1.3术后治疗与观察术后第一天开放点眼,每小
5、时点一次抗菌素+地塞米松+露奇眼液,双星明眼液活动瞳孔,术后全身预防用抗菌素3~5天,加地塞米松10mg静滴2天,5mg静滴2天。每日检查角膜、前房、瞳孔、晶体及视力,3~5天出院并开始检测其散光度。2结果2.1术后视力术后第1天视力4.7者有257眼,出院时视力4.7者456眼,随访4个月以上者230眼,其中视力4.8以上者532眼,5.0以上者318眼。2.2前房术后第1天有轻度房水闪辉者235眼,出院时完全消失。有3例外伤的出现纤维膜,经用激素消失。22.3内皮术后第1天307眼轻度内皮水肿占
6、50.05%,第3天减为10.00%,出院时完全消失。没出现内皮色素沉着及大泡性角膜炎。2.4角膜散光术后一周开始检测角膜散光,平均为1.50D;术后第二周平均增加为2.00D,而术后4个月则又平均降至1.50D,平均仅有0.50D的循规性散光,而68眼二期植入人工晶体者其散光度平均为-1.25D,且为循规性。2.5各组比较各组在前房浑浊、视力恢复、内皮水肿及散光方面的比例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无显著性差异。3讨论3.1术后视力此次报道术后第一天视力4.7者占41.92%,出院时视力在4.7者占74.4
7、0%,与龚力力[1]报道颞上超声乳化的72.00%基本一致,说明由于采取较少引起散光的颞侧切口,故术后视力恢复较好。本组病例无其他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3.2术后散光本组术后第一周散光平均仅增加1.50D,术后三周仅增加到2.00D,而术后4月又下降1.50D,仅留0.50D左右的循规性散光,与梁纳等报道上部切口术后两周平均5.00D相比,本组有较少的散光优势,有显著性差异。3.3角膜内皮本组术后第一天有55.05%的病例有轻度角膜内皮水肿,比龚力力报道60%要低,颞侧的动作可帮助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
8、性,因而减少了内皮的损伤,帮助提高视力。综上所述,由于颞侧切口极少受限制,不需吊上直肌而获较好的红反光利于清晰操作,不需作结膜瓣,减少了出血的影响,更由于术后引发的散光较少而致术后有较好的视力。因此,如无禁忌症均应提倡颞侧切口入路的人工晶体植入术,使患者能从恢复理想视力向恢复自然视力过渡,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再为社会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龚力力.实用眼科杂志,1994,12: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