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00640
大小:408.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8-08-30
《白蛋白过去、现状和未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蛋白ALBUMIN---过去、现在和未来内容白蛋白的定义、来源白蛋白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白蛋白的临床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白蛋白充满争议的十年白蛋白在国内临床目前使用的误区白蛋白科学合理的使用白蛋白的制造方法、制剂类型总结白蛋白的定义白蛋白的定义白蛋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细胞或体液中的一类单纯蛋白质的总称。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白蛋白的分子结构白蛋白的分子结构已于1975年阐明,为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66458,分
2、子中含17个二硫键,不含有糖的组分。在体液pH7.4的环境中,白蛋白为负离子,每分子可以带有200个以上负电荷。它是血浆中很主要的载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这些物质包括胆红素、长链脂肪酸(每分子可以结合4-6个分子)、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如Cu2+、Ni2+、Ca2+)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白蛋白在体内的代谢白蛋白(albumin,Alb)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白蛋白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
3、的白蛋白。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有实验证实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细胞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片段而进入血循环。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其氨基酸可被用为组织修补。白蛋白的来源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占血浆总量的50-60%,t1/2为18-20d。肝脏是人类血浆白蛋白
4、的主要合成场所。一般情况下分解和合成保持平衡。外源性输注的白蛋白2h后约10%进入血管外的组织间隙,20天达平衡。临床人血白蛋白是天然血液制品。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有584个氨基酸,其中谷、天门冬、赖、精氨酸较多,而人所必须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和异亮氨酸缺乏,比例不均衡。白蛋白输入人体分解后重新合成白蛋白的利用率很低,反而促进自身蛋白质的分解,所以白蛋白并不适合作为营养蛋白。并且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的氨基酸,当日输注的白蛋白不能发挥营养作用,而t1/2为20天,故外源性的白蛋白不能及
5、时迅速发挥作用。白蛋白的生理和药理功能白蛋白的生理药理功能维持人体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COP)扩容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阴离子、阳离子、活性物质和有毒物质,还可清除自由基白蛋白的生理药理功能维持人体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COP)白蛋白占全部血浆的50%以上,且白蛋白分子较小有效渗透颗粒多,因此是维持渗透压的主要因素。人体COP靠白蛋白,约占80%的作用。当肝硬化和肾病时,可致低蛋白血症、水肿,外源性白蛋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白蛋白的生理药理功能扩容对各种原因所致低血容量患者(手术失血、创伤等或感染)输注白蛋白
6、后可使3.5倍体积的水分吸收入血液循环,白蛋白是一种极好的血容量扩张剂。白蛋白的生理药理功能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阴离子、阳离子、活性物质和有毒物质,还可清除自由基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白蛋白能与许多物质可逆性结合,能运输许多性能不同的物质并能结合有毒物质,运输至解毒器官,然后排出体外。低蛋白血症、外科手术、创伤、急性胰腺炎患者、ICU患者等低蛋白血症患者。可因血清白蛋白下
7、降而死亡率增加,当白蛋白低于25g/L的危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4倍、病死率升高6倍,但研究中发现用与不用白蛋白两组的结果一致。表明危重患者使用白蛋白会造成生存率降低。结果说明,除低蛋白血症外,白蛋白并不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救命稻草,反而增加患者的负担。白蛋白的临床适用症白蛋白的临床适应症烧伤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肝功能严重受损及肾病引起的水肿白蛋白的不良反应过敏样反应、热源样反应、精神障碍、肾功能损害、喉头水肿、心率失常、消化道出血、急性溶血、腮腺
8、肿大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白蛋白:充满争议的10年大量临床观察数据,绝大多数临床医师看到检验结果回报,提示自己的患者有低蛋白血症时,最直接的线性思维就是补充白蛋白。缺什么补什么,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努力真的有效吗?1990年Foley等首先对此提出了质疑:尽管多数研究表明危重病患者的病死率与白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它是危重病的结果,还是危重的原因,抑或是因果交织?是否就意味着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