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网络传播特点 做好舆情导向工作

把握网络传播特点 做好舆情导向工作

ID:17385414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30

把握网络传播特点 做好舆情导向工作_第1页
把握网络传播特点 做好舆情导向工作_第2页
把握网络传播特点 做好舆情导向工作_第3页
把握网络传播特点 做好舆情导向工作_第4页
资源描述:

《把握网络传播特点 做好舆情导向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把握网络传播特点做好舆情导向工作把握网络传播特点做好舆情导向工作.txt什么叫神话?请听男人向你表达爱意;什么叫传说?请听男人对你的承诺;什么叫梦境?请看你自己听到前两者时的反应。把握网络传播特点做好舆情导向工作2010-10-24阅读:124 出处:大理日报A3版作者:编辑: □王正林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正确认识和应对网络舆情,理解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发展运用好网络新媒体,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和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对网络知识的学习,我

2、就把握网络传播特点和做好网络舆情导向作如下粗浅思考。一、当前网络媒体传播特点1、新老媒体互动愈加密切频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互借力,释放出极强的舆论力量。一是栏目共组。如南方报业集团收购主要论坛网站“凯迪论坛”,推出手机客户端;天涯社区与央视组建“主流媒体频道”;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与优酷网、新浪网签订栏目合作协议,让稍纵即逝的电视节目变成视频栏目在网络上传播。二是资源置换。网络媒体邀请传统媒体知名编辑、记者、评论员在网站上开博客、开微博,提升网站品位和公信力;传统媒体则邀请网络知名人士、意见领袖在报纸上开专栏,

3、上电视节目,利用网络名人效应聚集人气。三是互为平台。传统媒体在报纸版面、电视栏目中选取合作网站的信息源,推广合作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网络媒体则利用论坛置顶、首页显要位置的方式,推荐传统媒体的内容,互为平台,相互热炒。2、互联网逐渐成为热点事件源头。据国内权威研究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近年来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全国关注炒作的社会热点事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此数据还有继续上升趋势。究其因,一方面,网络操作成本低。相对于现实生活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耗费而言,网络举报、网络维权等成本十分低廉,而诸如南京抽天价烟房产局长、广西来宾市烟草局长

4、日记门事件等“成功案例”,更使网民普遍信奉“信法(律)不如信(上)访,信访不如信(互联)网”。另一方面,网络时效性更强。网络传播广,速度快,且有贴吧、博客、微博客、QQ群等多种病毒式传播方式,加上3G时代互联网与手机等无线终端的结合,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事件的现场直播者,人人面前都有一个扩音器,网络成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主战场。3、网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随着网络应用工具的不断创新发展,网民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通过网络开展组织动员的方式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网络使社会隐形组织激增。网民在网上结成的各种虚拟社群,如社交类网站SNS、QQ群

5、、社区论坛、贴吧,以及各种博客圈、讨论群组等网络社群组织形式,极易形成有某种共同意图的隐形组织,而群主、版主、吧主等则起着组织领导功能,这些组织成员虽然可能彼此互不认识,但却在群主、版主、吧主等的领导或影响下,分工负责,同声相应,有关信息等可以被迅速传播,无法控制。二、对积极有效做好网络舆情导向的思考1、提高政府公信力是网络舆情应对的核心。网络既是虚拟的社会,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网民动辄调侃嘲讽甚至攻击谩骂政府,现实中的强势政府在网络上却往往相当弱小,甚至是孤立无援,备受舆论压力。政府的这种网络“弱势”地位实际上源于社会公众对公权力的

6、不信任,对社会公正缺乏信心。网民越认同“信法(律)不如信(上)访,信访不如信(互联)网”,就越体现出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因此,开展网络舆情应对,技术与技巧皆是次要的,首要的和核心的要素在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只有不断提高政府政务信息的透明度,拓宽公民诉求渠道,提高公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勤做道德加法,注重点滴积累,不断提高政府威信,树立法治权威,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在网络上的“弱势”地位。2、妥善处置实体事件是网络舆情应对的关键。网络情绪是一定程度上现实社会情绪的显性反映,网络热点事件是社会矛盾纠纷

7、的着火点。因此,处置突发网络热点事件,必须与解决现实矛盾纠纷同步。很多事件暴发并形成全国炒作热点,往往在于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及时有效对实体事件做出处置,或者是做出荒谬违法的决定。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置事件时,须秉公执法,不能护短、偏袒,要公开透明,敢于担当,勇于道歉,严肃处理。3、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是网络舆情应对的前提。开展网络舆情动态监测、管控和分析研判,随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动向和趋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积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前提。必须加大网络舆情智能监测平台投入,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对网上信息的检测、分析、研判能

8、力。当前,尤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四类容易引发网络炒作的信息:一是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转型期矛盾冲突激烈,各种利益群体的纠纷很容易引发网络炒作。如劳资冲突、官民冲突、民族冲突等。二是与政府官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