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81712
大小:91.0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30
《【历史】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50个,每个1.5分,共75分)1.“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为中国所特有。每当春节临近,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游子回家过年和祭拜祖先的步伐。与这种习俗和精神信仰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2.“邹”、“鲁”分别指孟子和孔子的家乡,其名称源自()A.察举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C.二者都属于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政治制度
2、4.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首”,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下达皇帝诏令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5.“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私恩者,耆宿大儒(指年高有德望者),多见废弃”这说明汉代察举制()A.只推荐年轻人为官B.按军功大小授官C.容易形成帮派集团D.提高了官员素质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唐代尚书省权力很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和吏部7.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A
3、.加强中央集权B.减轻地方财政开支C.减轻地方军费开支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8.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10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B.正式设立内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9.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A.中朝内阁军机处B.三省六部三司军
4、机处C.三衙通判转运使D.门下省谏院都察院10.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在执法过程中始终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A.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B.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胁者C.外邦移民只有成年男性才能参加D.就某项议案展开唇枪舌剑的辩论1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B.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C.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D.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12.古罗马的阿奎里亚法规定:“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对该规定解读不正确的是()A.极力维护贵族利益
5、B.明确保护私有财产C.规范人们的行为D.关注民事侵权问题1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或改革完成后,各国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都是议会掌握了国家的()A.行政权B.外交权C.司法权D.立法权14.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种政体的核心是()A.公民的参与程度高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公民的整体素质低D.政党之间的合作15.“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
6、状况,英国出现了()A.君主立宪制B.第二次工业革命C.责任内阁制D.1832年议会改革10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16.某高中历史老师在课件里展示出下面的宪法条文,该条文最有可能出自()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两个规定的共同作用是()A.有利于防
7、止专制独裁B.实现了三权分立C.限制了总统履行职能D.确保了民主共和18.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是()A.以武力为主要手段B.从对我国东南沿海进攻开始C.威胁清政府统治的中心地带D.强迫中国开放市场19.“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图片内容见证了()A.近代中国主权的完全沦丧B.英法联军的暴行C.洋务运动的破产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20.日本仅以《马关条约》作为其抢占钓鱼岛的法律依据,引起国人的愤慨。下面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北京民众的一些议论。其中不正确的是的
8、()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