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黎平地名规划

最新黎平地名规划

ID:17366645

大小:495.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8-30

最新黎平地名规划_第1页
最新黎平地名规划_第2页
最新黎平地名规划_第3页
最新黎平地名规划_第4页
最新黎平地名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黎平地名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章总则2第一节规划背景2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2第三节规划原则2第四节规划依据3第五节规划范围和重点4第六节规划期限4第二章黎平县地名发展历史与环境分析5第一节黎平县历史5第二节黎平县城区地名特征6第三节黎平县地名相关环境分析7第三章通名规划8第一节地名通名的基本原则8第二节道路通名8第三节居民区通名9第四节标志性建(构)筑物通名11第四章专名规划13第一节专名的现状13第二节专名采词的原则13第三节专名采词的要求14第五章地名名称规划15第一节道路名称15第二节居民区名称20第三节标志性建(构)筑物

2、名称22第六章地名标志体系规划23第一节地名标志体系23第二节地名标志设置现状23第三节地名标志设置的原则23第四节地名标志设置的基本内容24第七章地名文化保护规划25第一节黎平县城地名简况25第二节地名文化保护的范围和类型26第三节地名文化保护的原则27第八章地名调整优化规划28第九章规划保障措施30第十章附则34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

3、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背景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定位符号和指称工具,是交往媒介和信息载体。黎平城自明洪武十八年(1385)设五开卫,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地名文化。进入21世纪后,随着黎平城区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快速传递和获取地名

4、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地名的命名、更名也越来越关注。为弘扬地名文化,方便城市管理,满足市民需要,根据《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文件精神,结合《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特制定本规划。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通过编制城区地名规划,加强城区地名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从源头上把好地名命名、更名关;优化城市地名环境,提高城区地名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功能;方便群众生活,有利于沟通和对外开放;适应信息时代,促进黎平经济社会发展,把黎平建设成黔东南州次中心

5、城市。第三节规划原则1.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衔接的原则《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是黎平的发展蓝图,而城区地名规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区地名规划的编制以它为基础,以有效地配合城市建设,使其体现和丰富城市特色,使地名管理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2.继承与创新并举,凸显黎平特色黎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革命老区;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县城德凤镇是贵州历史文化名镇。地名命名、更名应围绕对历史文化的概括、自然景观的浓缩、时代文化的弘扬等要求,按照“名副其实、规范有序、雅俗共赏、

6、彰显文化、好找易记”35的地名规划方针,做到创新与继承的有机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地名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等。3.因地制宜,保持地名相对稳定性本次城区地名规划对过去已经命名的地名不是推翻重来,而是从不同的地域时代特征和地名的历史、现状等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对能够反映当地特色和群众已经熟知的地名,一般不作大的变更,以保持地名特色和稳定性,方便交往。4.局部与整体衔接,体现地名层次化、序列化和规范化原则一是各片区地名规划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制定。二是应根据各

7、自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特征,确定不同的地名采词,使之各具特色。三是地名在结构上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城市街道可按规模、交通地位等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3个层次,并通过地名通名表现出来。通过地名层次化、序列化建设,控制随意命名等混乱现象,加强地名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第四节规划依据1.《地名管理条例》(国务院国发[1986]11号)。2.《关于我同外国结为友好的城市不以对方地名、人名命名街道或建筑物的通知》(国办发[1987]2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4.《关于开展城

8、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5.《关于加强城镇建筑物名称管理的通知》(民行函[1996]252号)。6.《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政部民行发[1996]17号)。7.《关于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地标委[2004]4号)。8.《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民地标[2006]1号)。9.《地名标志》(GB17733-2008)10.《贵州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黔府办发[1992]61号)。11.《黔东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