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28922
大小:32.6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及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及练习 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 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
2、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要求学生每天从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6.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的形式呈现的。 7.“建筑人格长城”指。“真人”指。“科学的健康堡垒”指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8.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古诗两首》中《寻隐者不遇》的作者
3、是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0.《题秋江独钓图》是“一”写出了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一.《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作者是。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 2.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是因为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
4、野,让我们健康成长。 二.《装满昆虫的衣袋》 1.《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记叙了赞扬了法布尔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索和钻研精神。《昆虫记》是他的代表作。 2.之所以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执著地追求,才能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 三.《变色龙》 1.《变色龙》一课,记叙了形、捕食、变色三个方面描述了变色龙的特征。提醒人们要保护动物。 2.“变色龙”比喻。 类似的三字俗语有:2 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四.《金蝉
5、脱壳》 1.《金蝉脱壳》从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背→头→脚→尾。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 2.“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三十六计”还有: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苦肉计、空城计等。 3.歇后语列举: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扁担挑水——心挂两头 西施脸上出天花——美中不足孙悟空闹天宫——打上前去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玻璃杯沏茶——看到底 一、《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流传久远,并浓缩成三个成语。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学习用的、
6、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张口结舌:因离去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二、《推敲》 1、《推敲》讲的是著名诗人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与孟郊、李贺等都被称为“苦吟诗人”。 2、韩愈主张用“敲”字有三条理由:夜的宁静;③读起来也响亮些。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7、。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后羿:力大神勇、为民造福;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一心为民;逢蒙:奸诈贪婪。 四、《读书莫放“拦路虎”》 《读书莫放“拦路虎”》主要讲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时遇到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查字典,查字典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耐心,二是要有恒心。 五、《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来自:小龙文档网:苏教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