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01204
大小:15.8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9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阳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易经》将“六”定为阴数,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便已提及。屈原《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2、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文中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可见,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唐朝,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此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3、的风气。XX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其精神所感动,终
4、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一身非凡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
5、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于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包括赏景、登高、赏菊、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赏景 2.登高 3.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遍插茱萸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
6、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被称为“辟邪翁”。 5.吃重阳糕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6.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