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262431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9
《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杜井海1.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界定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自我控制、认知能力、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开始阶段,当然也是问题行为开始形成并发展的阶段。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的直接表现是破坏自己或他人学习活动、干扰教学秩序,有害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小学生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若在小学时期能对这些问题行为加以引导和管理,便能有效的控制小学生问题行为对其自身和他人不良的影响。小学
2、生的问题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课堂问题行为和课外问题行为。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求知欲弱,无心学习;易开小差,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等等;在课外生活学习中则表现为缺乏团结,仗力欺人;撒谎,欺负同学;是非不分,随意模仿;沉迷网络、游戏等。我国心理学家左其沛等对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做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过失型问题行为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或好动、畏惧、缺乏经验、认知能力不足等因素引起的违反纪律和一般行为规范的行为。在小学生中过失型占绝大部
3、分。其二则是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因错误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产生的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击型问题行为是由挫折造成的愤怒、不满等情绪而引发的发泄、对立、反抗、迁怒等攻击性行为;这种问题行为受胆汁质气质和外向型性格的制约,通常引起遮避、消极、自暴自弃等行为。压抑型则是因为家庭、社会、自身发展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孤僻、胆小、自闭等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受抑郁质气质和内向型性格的制约,通常带有内隐性、持续性、减少性等特点。研究表明,由于年龄的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类型
4、也不同。在儿童期(6岁一ll岁),过失型问题行为最多(占77.5%)。其他依次是品德不良型(占12.9%)、压抑型(6.4%)和攻击型(3.2%);因而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重点应该是对于过失型问题行为的管理。3.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其自身的,也有外界的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教师魅力都从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当然不同年级的学生,这几种因素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一、自身因素1、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5、这个时期小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得很快,但神经系统发育得还不完善,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难以控制其课堂行为,同时小学生作为未成熟个体,其注意力和意志力都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水平较低,自制能力不强,因此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2、小学生寻求关注的方式不科学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
6、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需要时时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的天性。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的学生,会用自己的学业成绩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没有信心能够通过获得优异成绩吸引注意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学习以外的方式来吸引老师的关注。尽管这些方式有很多是消极
7、的,但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也是一种收获,总比被忽视存在的感觉要好。这些学生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产生了更多的课堂问题行为,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3、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满而产生的抵抗情绪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挫折或是认为自己缺乏学习的能力时,学生就会遇到的困难而苦恼,其行为就会表现得要么具有消极抵抗的情绪,要么具有攻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遭受的挫折太大,或经常遭受挫折,往往使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从而产生情绪暴躁和行为偏差。有时看到别人的成功与喜悦
8、,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有的甚至产生攻击、消沉冷漠等对抗行为。二、家庭因素家庭是每个学生最初的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关系到一个学生全身心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地方。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家庭因素也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最根本的地方。首先是家庭氛围,一个和睦的就家庭、好氛围的家庭对于学生也至关重要,而现在社会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或不和睦,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性格的形成,这类学生厌学、厌集体、自卑、暴躁的问题行为较多;其次是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情况一种是父母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反而使低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