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241479
大小:17.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9
《关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问题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问题探讨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即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踵的区域。在这里水体和陆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成为特殊的城市用地。由于水陆交界的优势,而使其具有多样发展的可能性。 由于滨水区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与水密切联系的特有传统文化,使滨水区具有其区别于城市其他区域的环境特征。开放性:从城市的构成来看,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从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多样性:在城市滨水区进行综合性社区建设,
2、形成多样的用地平衡,多样化的功能娱乐、贸易、码头等,准确地提供公众丰富的连续印象和宜人的体验,增强滨水区的吸引力。文化、历史性:大多数城市滨水区在古代就有港湾设施的建设,成为城市最先发展的地方,对城市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首先,城市滨水区的规划是经济发展的需求。首先,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滨水地区以其景观环境、情趣上的优势为人们所向往,为城市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滨水空间;第二,滨水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成功的滨水景观建设有利于强化人们心中的地域感、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第三,滨水区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它能改善城市的气候,调节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环境容量,促使城市
3、持续健康地发展,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城市滨水区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传统文化的积淀,提高了城市的可居住性,因此,对城市滨水区进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观念与景观观念相冲突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亲手创造并欣赏这些美景的时候,自身活动的影响也使得水域的生态特征渐渐消失,即自然景观被人工化。江河湖堤岸由自然土变成了混凝土包裹,植物和动物失去了快乐的家园,沿河开山修筑游览大道,边坡岩石裸露,自然植被破坏,把原本漂亮的自然河流掩埋,而把水道变成暗渠,原有空间变成了道路和建筑,再加上过量的污水排放,使得我国的许多城市河道景观失去了其应有价值,自然形态的河流被裁弯取
4、直,被填埋、切割、覆盖,被裹上水泥外衣,致使城市水体不再有生态功能。 规划体系的欠缺 我国景观规划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综合调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图。在综合调查阶段是对用地现状、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人文历史等客观因素进行统计总结,但是忽视了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忽视了大众的需求。再者,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体系,我们缺少对案例的最终完成后的后期评价,总结过去是对将来有知道意义的,这一点,我们的近邻日本做的非常好,日本的景观体系把后期评价作为非常重要的环节,设计的好坏,不能仅凭设计者一人,日本几乎所有的设计对其作品均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已达到更进一步贴近公众。 用景观生态学模式对滨
5、水区进行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强调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系统、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持的生态适宜度,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提高城市结构功能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区规划应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尊重滨水区特有的自然规律,以开发滨水区景观为主导,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使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构架城市生态系统,实现景观的可持
6、续、有序健康发展。 整体优化原则。景观生态规划坚持整体优化原则,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努力创造一个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多样性、协调共生原则。多样性是稳定性的前提,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生态位分化的特点,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仅影响到区域大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发挥。生态规划方法能充分体现人为调控生态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 更新景观观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尤其是南方的中小城镇迅速崛起
7、,这些城市的规划者和设计师开始把目光转移到改变城市面貌上来,引进了大量的外来景观。景观应该结合乡土特色,保护其生态系统,实现合理的滨水区景观规划目标。 结合环境,进行生态化设计。保护滨水区自然形态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滨水区是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环境,包括人、动植物、微生物的种群与土、气、水、光、热等非生物环境相互联系、依存、制约的结合体。规划设计应贯彻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划定预留完整的滨水自然生态的发展空间,保护城市滨水生物多样性,并建立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