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

ID:17580022

大小:17.4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3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_第1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_第2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_第3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_第4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  河流是城市中宝贵的自然景观,所以,建设一个合理的滨水开放空间是许多拥有滨水条件的城市十分重视的行为。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建设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正在成为当下我国城市建设中一个热点。作为滨水地区开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景观规划,不仅为城市开发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工程上的技术支撑,也成为城市公共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有效途径。合理、有效的滨水景观设计将在城市滨水区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推动、文脉延续、区域缝合、生态修复、水利防洪等方面的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滨水岸线工程“生态化”设计  许多城市滨水区域以防洪为目的的对水岸的截弯取直、加深河槽、混凝土加固、筑高坝等措施,产

2、生了诸如洪水流量、流速以及泥沙量增加,洪水压力转嫁到下游; 地下水位下降,河岸的水量调节功能减弱; 破坏了河岸生物的生存环境; 弱化了水环流过程等生态问题。封闭的硬质人工驳岸改变了自然形成的江河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如扬州古运河,原来河道两岸采用浆砌毛石驳岸和花岗岩栏杆围合。使古运河水道变成仅有简单功利价值的防洪、运输通道。这种简单生硬的处理限制了贯穿的水系在城市空间中所应有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净化作用,对于形成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滨河景观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缺陷。  恢复河道自然景观创造多样性的环境条件河漫滩、河湾和自然湿地等自然地貌,可以通过截流和下渗等形式发挥蓄水功能,既有利于地

3、表径流的减少,也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稳定平衡河水流量,减弱洪水的冲力,保证了河床的稳定,也减少了下游的洪峰流量。同时,通过土壤和植被渗透过滤,也改善了水质。而且,类似河岸和河底的浸蚀、冲刷和淤积,为新的物种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可能性。水面忽宽忽窄的河流,其贮水和游水功能强,可使洪水峰值流量减少,延迟洪水产生,收到理想的治水效果。构造多变的河流能使水质净化处于最佳状态。如果将河流改造成水渠一样,形状雷同单调,水的流动形态也不会变化,环境条件十分单纯,只能形成贫乏而又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只有在河流里构筑浅滩和深潭,河底尽量不用混凝土铺装,河流的走向尽量避免僵硬笔直的形态,让河岸线忽宽忽窄地不规

4、律变化,水中有小岛,河水有很小的自然落差,岸坡或陡峭或舒缓,呈现构造上的多样性时,才会创造出富有多样性的环境条件,形成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此外,在处理与防洪有关的各种问题时,要避免用加高防洪堤等对生态造成永久破坏的手段。  形成缓冲带,保留富有多样性的水岸边界,调查结果显示鸟类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 50 ~110m 左右的距离,人与鸟类筑巢地的距离需要保持在 30m 左右。水边的鸟类更容易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果在邻近自然保护的区域设置可供众多人聚集的设施和场所,则会对那里的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好设置缓冲地带,将一定范围的区域设定为保护区域,避免人与生态  系统之间的冲突并确保人与生

5、物应保持的距离。缓冲带的位置、形状、大小取决于规划者对保护程度的认可。通常,滨水缓冲带是以一定宽度的由林、草或湿地植物覆盖的带状区域。研究显示,当缓冲带大于 20m 时,可以达到水质保护的目标;河流植被宽度 30m 以上时,可有效降低温度、提高生境多样性、增加河流中生物食物的提供、控制水土流失、河床沉积和过滤污染物;当缓冲带大于 60m时,可以达到降噪的目标;当缓冲带大于 50m 时,可以达到生态保护的目标。例如,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内,有一条50m 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其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5个层次组成,不仅

6、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这个缓冲带的规划成为西溪湿地保护的有力屏障。  保留可渗透的土地,不扩大非渗透地域对于滨水岸线周边的土地,人们为了整洁或是为了便于活动等因素,往往采用铺装等手段,不断地去加固、捣实土地,最后土地被密封起来,雨水无法渗入地下。这些无法渗入地下的雨水,或是在路面形成内涝,或是通过边沟猛然间汇入城市内河,再汇集到更大的河流中酿成洪灾。因此,滨水岸线的规划处理,除了对岸线尽可能保持自然的形态,岸边还要尽可能保留一定范围的可渗透的土地,以保证滨水土壤的蓄水能力。在规划中,除尽可能减少铺装面积外,在必须铺装的区域应考虑根据场地条件和功能选择可渗

7、透的材料和构造。如对频繁使用的车行道,选择多孔混凝土或多孔沥青;停车场和活动频繁的广场可采用渗水型地砖;步行道则可选用疏松的粒料、木板或渗水性较好的石材。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文脉化”设计  《园冶》中“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说法,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创作对文化的珍视,反映出文化对风景园林创作的指导。对文脉的挖掘与体现不仅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景观作品,更将在建设中可能被忽视、被遗忘的生活点滴以景观的方式重新融入当下的生活。在以水域景观建设促进城市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