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228920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9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摘要: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提出了“天和”、“人和”、“心和”、“政治和”为内容,以人类社会向宇宙社会返回和人性向自然人性返回实现和谐的途径为支柱的和谐思想。这一古老智慧既注重社会发展秩序,又强调人类自身如何发展对中华民族心理、性格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若善于批判地继承,对于解决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冲突、问题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关键词:道家和谐观现实意义一、道家和谐观的内容及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和谐思想不同于其他各家,具有更为宽广的思想视野,儒家以恢复周礼为宗
2、旨,讲“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礼的运用,是用社会规范来约束世人的行为,让人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最终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墨家的和谐观着重发挥人们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精神。法家讲和谐,是建立在君主保证法制的实施与履行上。儒、墨、法,讲和谐虽然各具其特,但都着重在政治社会的领域突出“人和”。道家讲和谐,从最高范围的“道”开始,“道”贯通天地人,人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道”化生的结果,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不仅如此天地万物也都遵循道的规律来运动变化。道家关注的和是由宇宙和谐推演而来,道家所关注的社会秩序也是由宇宙秩序推演而来。以人
3、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天和”;人与人的和谐—“人和”;人自身的和谐—“心和”;人与社会的和谐—“政治和”YibinCityCitytracktrafficplanningisYibincityregionalrangewithintracktrafficsystemofonceintegration,andcitytracktrafficalsoisYibinCityCityintegratedtracktrafficsystemintheofpart,foraccurategraspcitytracktra
4、fficresearchofobject7。因此道家的和谐思想包罗着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和谐,具有更广阔的和谐视域。1、“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先前秦道家老子最先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188老子认为天地人都要遵从自然之道,天下万物都产生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然后又很自然地复归于自然界,他说:“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长也,之常明也。”[2]161庄子也认为:“人又反入与机,万物皆出于
5、机,皆入于机。”[3]263这里机是自然之生机动力。庄子又说:“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4]104基于此,庄子描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人与自然形成了一个整体,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2、理想“真人”的人际和谐观道家构想的做人的榜样和终极范式,是理想之“真人”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万物的原初状态,真人就是返归到原初状态的人,即返璞归真之人,这种人不同于凡人,他“无名”,“无己”。“无名”就是真人在人际关系上淡泊名利。老子提出了“玄同”的处事原则主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
6、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5]55不陷入复杂的人际矛盾,要疏远亲邻,避开贵贱厉害关系。“无己”就是真人在处理自身关系上要“忘形”、“忘情”YibinCityCitytracktrafficplanningisYibincityregionalrangewithintracktrafficsystemofonceintegration,andcitytracktrafficalsoisYibinCityCityintegratedtracktrafficsystemintheofpart,foraccurategraspc
7、itytracktrafficresearchofobject7,就是从形体和精神两方面彻底忘掉自己,庄子说,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具体就是要彻底忘掉荣辱、是非、贵贱、好恶、生死。在这些世俗争论面前不为所动。3、“身心为一”的个人和谐观老子强调,万物负阴而抱阳,对于个人,阴阳和谐则无疾,内外和谐则无虑。强调人个性的外在表现与内心活动一致。提出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过分贪婪外物,珍爱个体生命,“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答费,多藏必后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6]20另外人也要遵循自身的先天生性之道
8、,不禁欲,也不纵欲,达到内心平和无多欲。“五色令人明目;驰骋田躐,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7]1494、“无为无不为”的政治和谐观道家无为而治的“无为”绝不是消极被动的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放任自流,而是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