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

ID:17204792

大小:25.5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28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_第1页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_第2页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_第3页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_第4页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  《论语》乃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大家阅读。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  【教学用时】三课时  【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

4、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5、。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è邑)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1.教师朗读示

6、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说:愉快、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

7、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多次;省:反省;为:替、帮;谋考虑事情;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

8、.朗读、背诵。  第三则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