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84426
大小:4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8
《劳动保障业务知识竞赛填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填空(53-74)(劳动关系73)1.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合法、(公平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2.用人单位自( 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3.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 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4.《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5.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协商确定。6.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_150%__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__200%_的工资报酬;法
2、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__300%_工资的的工资报酬。7.劳动保障监察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9.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0.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机关)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11.《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该组织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12.《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裁减人员的程序有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13.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
3、险待遇,其劳动合同终止14.申请劳动争议的时效期间为一年15.今后五年社会事业建设的目标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6.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立促进就业制度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效果,是就业促进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条件;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7.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维护公平就业;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实施就业援助。18.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作用: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4、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19.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20.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实际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21.劳务派遣的概念: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22.社会保险法的原则: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
5、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23.社会保险法的主体:国家或政府。24.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法定性、行政性、专门性、唯一性。25.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协商、调解、仲
6、裁和诉讼。26.(工资)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27.工资总额在统计中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组成。28.国家工作人员和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9.受理社会保险基金举报的监督机构应自受理之日起(30)日办结,最长不得超过(60)日。3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或(打击报复)举报人。31.为了保护举报人的权益,监督机构应指定(专人)拆阅、登记举报信函和材料。32.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应将举报材料和记录按(国家保密)规定
7、列入密件管理。33.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对举报案件应当每季度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并于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将汇总情况报告上级监督机构。34.社会基金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受理、办理举报案件时,应当遵守摘抄、复制、扣押、(销毁)保密规定。35.举报受理、办理工作人员及其负责人,推委、敷衍、拖延举报处理或徇私舞弊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6.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