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72530
大小:22.5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8
《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 【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一】 为了巩固我校近几年语文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并在新的学期取得更大成绩,为给全体语文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学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能力,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下学习语文知识,根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有关文件,再结合我语文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本着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新的课改理念为导向,继续以深化课堂和教学改革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各年级备课组为依
2、托,充分发挥教研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扎实有效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研究,重点探讨作文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1、营造快乐课堂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2、创低年级特色课堂教学,1-2年级学生识字量达20XX字以上;中高年级继续抓好新课堂,搞高阅读量,一学期阅读达XX0字,每日一记,每周累计写作1000字。 3、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4、创建“优秀教研组”,切实加强学科组教学研究,提高学科组教
3、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1)各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补差的工作。。 (2)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3)、挖掘教材的精髓,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4)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挖掘教材的精髓,集思广义,进行教研活动,把课文吃透、吃准、吃精。使课堂变成充满生命力的
4、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充满语文魅力的课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 (5)每人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同时做好听课记录及听后反思 (6)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 (7)、抓好学生的书写工整。 4、强化青年教师专业水平,使教师教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近几年,我校青年教师进步迅速,通过上学期的青年教师优质课大奖赛,我校选拔出一批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能熟练驾驭教材的中青年教师,发挥这些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1)
5、把优秀课堂教学、优秀教学经验在我校教师中推广。 (2)及时把优秀教学设计,典型案例、优秀教学随笔、教学故事上传教研网上,让更多的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使他们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5、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积极向报刊投稿。完成学校发布给外网的作文任务。 6、各备课组精心组织“每月一次”语文活动。 四、作业检查要求。 1、三四五年级检查: 1)、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 2)、课堂作文8篇(有眉批,有教师点评,教师评价等级) 3)每周一篇周记或者学生日
6、记。(有老师检查记录) 2、一二、年级检查: 1)、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 2)、课堂作文8篇(有眉批,有教师点评,教师评价等级) 3)、生字抄写。(全批全改) 3、年级检查: 1)、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 2)、生字抄写以及造句本。(全批全改) 五、各月活动安排: 三月 1、集体备课。 2、研讨课安排 3、家长进课堂,共上一节课。 四月 1、继续开展优质课展示活动。 2、语文活动。 (1)、一、二年级写字比赛。 (2)、三、四、五年级钢笔字比赛。 3、教学
7、常规检查 五月 1、一二年级写话,三四五年级作文比赛。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六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教案。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3、组织1--5年级期末测试。 4、教研组工作总结。 5、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及教学心得,并上交论文或案例。 6、复习课展示。进行全面复习。 7、期末复习考试。 【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二】 根据XX市语文工作计划和我区第二学期工作要点,本学期我校的小语教研将以推
8、进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常规为规范,确立“立足课堂抓质量,加强备课、教法、评价研究出效率”为本学科的工作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我校小语学科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工作如下: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1、每一位语文老师要认真反思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总结经验,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2、继续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关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