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评析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评析

ID:17163278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8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评析_第1页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评析_第2页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评析_第3页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评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稳中求活素质导向——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卷评析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沈春华2009年苏州市历史中考是我市将历史学科纳入中考后的第二次考试。试题依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历史能力自测》,紧扣教材重点,反映时政热点,既贴近生活和实际,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又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试题命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和现实社会的能力,增强了试题的思维含量;同时还从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人手,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其命制特点可以概括为“稳中求活,素质导向;情理之中

2、,意料之外”。一、基本情况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毕业暨升学水平考试两考合一的性质,结合我市教育教学实际,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有利于准确反映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命题原则(1)坚持基础性。体现义务教育毕业与升学两考合一的性质。重视基础知识,突出核心内容;重视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学以致用;体现能力立意,突出基本素质的考查。(2)突出导向性。考试对初中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有利于指导

3、教学工作,优化改进教学;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体现时代性。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现实生活,不回避社会热点,时代气息浓厚,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反思,引导学生学以致用。(4)注重科学性。命题遵循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评价原则。命题中避免出现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技术性错误;试题表述规范,语言简洁;问题明确,图表清晰;答案没有歧义,便于操作;难易比例适当(7:2:1),杜绝

4、偏、难、怪题。二、试题特点1.稳中求变,变中创新所谓“稳”:①指导思想不变;②考试形式不变(闭卷考试);③组卷形式不变;④试卷结构不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⑤分值不变(50分);⑥知识内容比例不变(中国历史约占60%,世界历史约占40%,实际试卷中中国历史约占62%,世界历史约占38%)。所谓“创新”:①突出价值立意;②试题呈现形式新颖、灵活、多样;③历史知识纵向联系,突出学科综合性特点;④试题内涵丰富,立意深远;⑤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变化;⑥难度的变化(与2008年相比难度有所增加)。2.立足主干,突出基础beconsi

5、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

6、ingonbothends,eachcore2009年历史中考试卷在考查范围、考查角度、试题难度等诸多方面立足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历史能力自测》。历史卷中没有偏、难、怪题,考查的知识在《历史能力自测》规定的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能级要求中,大都属于涵盖其中两个或三个能级要求的主干知识,大部分考点都是重要的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如历史人物: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邓小平、文艺复兴文化巨人、爱迪生、达尔文、罗斯福等。历史事件有:甲午战争、五四运动、西安事变、百团大战、开国大典、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

7、平南方谈话、“一国两制”、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十月革命等。试卷易、中、难比例适当。3.角度新颖,立意深远试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罗斯福新政、儒家思想、改革开放、当今国际形势等知识点,这些都是广大师生精心准备的重点和热点。但命题者通过新颖的角度来考查,成功地避开了各种复习资料上的陈题。不仅如此,试题强调实现和平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实现民族利益的需要,推动以人为本是我国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等观点,显示了其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立意。4.素质导向,推动课改命题非常注重发挥中考试题对

8、教学的导向作用,给今后的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如试题跳出教材的做法,告诉我们要真正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试题立意深远,告诉我们要真正地挖掘教材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试题立足课标,告诉我们必须深人学课标用课标;试题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告诉我们必须让学生深刻感受历史学科的现实功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