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50219
大小:22.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8
《面瘫是怎么引起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面瘫是怎么引起的 面瘫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大类型。那么面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哪些症状及治疗方法呢?请阅读以下文章,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面瘫是怎么引起的_原因及症状_面瘫的治疗办法及护理 (1)特发性面瘫: 这是面瘫中最常见的一部分,一般认为特发性面瘫病因是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2)感染性面瘫: 感染性病变、耳源性疾病等均是引起面瘫的原因。 (3)神经源性面瘫: 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如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等。脑部肿瘤引起的面瘫也属于神经源性面瘫。 (4)创伤性面瘫: 颞
2、骨骨折、面部外伤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医源性面瘫是腮腺手术,乳突手术,牙科治疗,扁桃体切出手术和增殖腮切手术引发。 (5)中毒性面瘫常见有: 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对于面瘫的预防,一定要从以上的几点做起。另外,还要注意,有的人长期熬夜也是容易造成面瘫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安排好作息时间,合理的休息,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面瘫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很大,它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美观,同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此,我们就来了解面瘫的症状表现。 1、舌的偏斜症状 不少人反应患者的舌会出现偏斜的表现,其实这多属人们的错
3、觉,与口唇位置不正有关,人为的将口角矫正之后,舌就无偏斜现象。如果有偏斜,舌总是向健侧偏,与中枢性面瘫,伴有舌的偏斜恰好方向相反。目前对舌偏斜的解释是,受面神经支配的茎突舌肌和腭舌肌麻痹所致,但患者一般不会有这样的表现。 2、泪腺唾液分泌障碍症状 与泪腺分泌有关的神经是由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分出,经由岩浅大神经、翼管神经、翼腭神经、上颌神经的眼支至泪腺,当这种神经发生麻痹时,泪腺就会分泌减少至消失。这种面瘫症状表现是麻痹侧的唾液分泌减少,因为面神经分出的鼓索神经支配舌下腺与颌下腺出现了病变,但是在临床上不容易被重视。 3、味觉听觉障碍症状
4、 面瘫往往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种,周围性面瘫发生时,患者的面部和粘膜的一般感觉是正常的,而在麻痹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出现障碍,多数表现味觉减低、味觉倒错。有时患者在出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耳廓周围也会发生有轻度感觉障碍,患者因此产生听力障碍,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如果出现以上的症状表现,那就意味着是面瘫的发生,必须要及时的治疗。 疾病诊断 静止检查 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 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
5、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运动检查 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 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
6、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 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 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西医治疗面瘫 1、外科手术治疗面瘫: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外科治疗是针对面瘫晚期时的治疗。 2、药物治面瘫: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可促进末梢神经再生;微循环改善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巴唑等;激素,可减轻神经水肿,防止变性。 西
7、医治疗面瘫的优点是见效比较快,缺点是有副作用,并且有一定危险性,并不适合所有面瘫患者选择。 中医治疗面瘫 1、自我康复训练:面瘫自我康复训练,面瘫疾患者应注意功能性锻炼,如双眼紧闭,抬眉,鼓气,张大嘴,示齿耸鼾,湿热毛巾热脖,每晚3至4次以上。 2、针灸治疗面瘫:中医针灸是治疗面瘫的主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对于针刺时机的选择有争议,不可以轻刺激或是直接刺激面部的患侧,目前最普遍的是早期循经远取穴为主组方。也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面瘫。 无论是采取西医治疗还是中医治疗,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坚持长期的治疗,同时还要进行自我康复训练,对面瘫只有综合
8、性的治疗,才会有效。 一、面瘫食疗方: 1.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温服。本方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