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ID:17126603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7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_第1页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_第2页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_第3页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_第4页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意境是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所谓“意境”,从创作主体而言,它是诗人的主观之情、理与被表现的客观事物之形、神以及诗人对现实人生的独特感悟所形成的艺术画面。绝大多数的诗歌不以塑造人物,描述故事为己任,它所要表现的是诗人心灵思绪的片断,借助的常常是与之相对应的山水草木等事物的形貌,赋之以灵性,寄之以情思,它们不同的艺术形态,则是诗人独特匠心的展示。从接受主体而言,则是凭借诗歌艺术语言的媒介,糅合一己之人生经验,再现诗歌中的艺术情景,并从中体悟、玩索与反观自身,从而产生心灵的回应与共鸣。正如晚清词家况周颐所云:“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

2、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蕙风词话》卷一)所谓“缔构”者,盖因诗歌之审美形象皆为零碎、片断、跳跃之故,需读者驰骋联想再予补充、丰富、完美之,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之鉴赏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呢。诗歌的创作与鉴赏,实乃艺术审美形象之传递与转换,如此而已。在中国诗歌史上,任何一首历经岁月、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成功范例。《诗经》《楚辞》中已不乏其例。例如《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発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九歌·相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3、叶下。”前者表现诗人可望不可即之心绪,含咫尺千里之感伤,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后者则寓愁思于落叶秋波之中,遂起千古“悲秋”之意象,意境萧瑟而闳约。与意境创造之实践相比,意境理论的产生与成熟却要晚得多。“意境”一词,盖出于佛经。佛经中的“六根”——眼、耳、鼻、舌、身和意,产生了所谓“六境”。《门经·卷第九》就有:“眼根色境”、“耳根声境”、“鼻根香境”、“舌根味境”、“身根触境”和“意根法境”等经论。《阿毗达摩俱舍论·卷第一》中又有:“於六根中。眼等前五唯取现境。是故先说。意境不定。三世无为。”佛经以为人体与外界事物之联系,当以人之感官最为直接,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4、和触觉对应的便是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为此五者“唯取现境”,具有直觉性。唯有人之“意境”,乃“意念之境”,它既依托于人体及意识的感知经验,又可以超越自身之“现境”,因而其与道家之“坐驰”和艺术之“想象论”也就最为接近。从哲学上讲,佛教所云之“境”,在某一层面上,实质是指诉之于人之感官与意识的形象感知。最早将“境”作为诗学术语引入诗歌领域的是唐人。唐代诗僧皎然《诗式·取境》云:“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这里的“境”,就包含了主客观统一、驰骋艺术想象的意思,就是指意境的创造问题。皎然还在《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

5、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中有“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的诗句,也说明了诗人的情思是包容在诗歌的意境之中的。只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意境”,古人往往只称“境”或“境界”。概括古人意境理论之特点,大致具有发散性、相关性和多样性之三端。一、发散性。诗歌贵在以有限之文字表达无限之情思。钟嵘《诗品序》释“兴”曰:“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兴”有感发、联想之义。皎然《诗式》:“缘境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thewar,Zhuwastran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rofthenewOfficeinJingdezhen,J

6、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ngin1939servedasrecorderoftheWestNorthOrganization,SecretaryoftheSpecialCommitteeAfterthevictoryofthelongMarch,hehasbeentheNorthwestOfficeoftheFederationofStateenterprisesMinister,ShenmufuguSARmissions,DirectorofNingxia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andrecorder

7、ofthe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Ministersand不尽曰情。”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境生于象外。”梅尧臣所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均是。诗人营造的意境,读者完全可以读出不同的意味。这已是做诗与读诗的常识,不必多言。二、相关性。皎然《诗式·辨体》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认为“高古”、“飘逸”等风格均从诗歌的意境中体现出来,故风格论与意境论关系甚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是通过描绘不同的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